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林地产权的排他性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只要政府对林业采取行政式介入,完全私有化的产权制度就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既定条件下,影响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不再是产权的私有化程度,而是产权的权能边界是否得到明晰的界定,产权制度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农户只有在对产权制度具有稳定预期和成本收益内部化的条件下才能够按照边际收益相等的原则来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林地产权的排他性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只要政府对林业采取行政式介入,完全私有化的产权制度就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既定条件下,影响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不再是产权的私有化程度,而是产权的权能边界是否得到明晰的界定,产权制度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农户只有在对产权制度具有稳定预期和成本收益内部化的条件下才能够按照边际收益相等的原则来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3.
"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经营模式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农业产业链整合方式的创新,这将促使农业产业组织由单一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向纵横兼有的混合一体化的重要转变。本文认为,产业链整合机制的深化,导致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载体、农户为单元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混合一体化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强调要站在缩小城乡差距和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判断农村资金短缺与否;强调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强调激发农民创业、推进农民组织化、促进农业产业和现代化、创造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成都市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八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是对我国长期高速增长所积累的矛盾的正确回应,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川西北地区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功能应当定位为:优先确保该区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的发挥,在实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农牧民的民生问题,推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区域发展战略为:构建开放式生态保护机制、实施"U"字形产业发展战略、推进人口有序转移和合理布局;同时应制定财政投资、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人口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六个方面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我国林地产权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已经难以起到高效率配置资源的作用,但是在引入交易费用、规模经济、资产专用性等慨念后,我们发现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现有林权制度安排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帮助农民增强致富本领,为农民创造更多致富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筑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振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草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草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与草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趋势在长期上能较好地耦合,但二者变化速度的非一致性成为常态。本文在引入技术进步变量之后对该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并依据所得出的结论对我国草地产权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据要素流动环境指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为工具变量,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论证了数据要素的倍增效应和数据要素对人均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其他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倍增效应",其表现形式为数据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和资本)的非线性协同作用,促使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几何增长;数据要素对人均产出带来正向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不因区位的差异而消失;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人均产出增长是数据要素影响人均产出的传导机制.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各地应该加大重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和抢抓"新基建"机遇,通过大力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来加速释放"数字红利",最终实现区位劣势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工农城乡关系发展到新阶段的新战略,是我国在新时代做出的战略抉择。以实例为基础,深入研究实施乡村振兴中的目标、重点、实现路径等,有助于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法]文章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情况,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四川省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目标、重点及战略路径。[结果]四川省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与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差距较大,主要制约因素有土地细碎化、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多层次人才匮乏和治理能力面临挑战等。[结论]明确了四川省乡村振兴要以涉农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文明乡风基本形成、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和生活富足为目标,以衰退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重点,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村庄整治和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口,以贫困人口同步小康为关键,以激活土地要素为措施,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通过“融合”“绿色”“善治”“人文”“差异”和“激活”六大战略路径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