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中国交通运输60年发展与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体系快速发展,网络布局逐步展开.经过60年的建设,中国已逐步建设较为完善的铁路、公路、航空、河运和管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交通骨架网已基本形成,部分交通方式已经进入了普适化时期和优化升级发展阶段.交通技术等级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输支撑能力显著增强.运输组织优化将成为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和交通地理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运输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20世纪尤其是建国以来经历了学科初创、学科体系形成、稳定发展三个时期的建设,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已经形成了一门相对完善的学科,在学科理论探索、交通设施规划与布局、交通网络与交通流分析、交通方式评价与规划、交通运输的特殊地理问题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丰富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认知我国交通运输的地理概貌和发展机理、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人文与环境效应,提供了应有的科学知识.我国交通地理学家总结的运输生成的"四个基本规律"、运输组织的"轴-辐"模式、交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从属功能与引导功能"以及城市交通的"双交通模型"与"交通导向型(TOD)空间开发模式"、区域交通优势度的评价方法、港口空间发展模式等,已经在交通运输地理学研究和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布局的重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尝  王姣娥 《经济地理》2008,28(5):705-7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体系获得巨大发展,空间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文章阐述了各个时期的交通建设战略部署,总结了交通运输布局发展与演变主要特征: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快速形成,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②区域交通布局展开,各个区域交通线路里程大幅度增长;③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突飞猛进;④客运系统优化升级;⑤集装箱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⑥城市交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小汽车快速进人家庭,发展公共交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张文尝 《经济地理》2007,27(5):705-707,713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铁路全长1142km,海拔4 000m以上的地段有965km,其中多年冻土地段550km。青藏铁路建设成功地克服了高原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取得了多项世界顶尖科技突破。大力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根据高原动物不同习性,铁路沿线建成三类迁徙通道。青藏铁路开通1年来,实现了安全运营,发挥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这条现代化陆路大通道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进出西藏旅客与货物大幅度提升。旅游业首先受益,青藏铁路成为旅游热线;旅游业跃居西藏三产"龙头",许多农牧民受益。西藏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得以提升,招商引资呈现良好势头。青藏铁路延伸线已被列入国家西部交通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交通枢纽布局及其地域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尝 《经济地理》1990,10(4):55-62
  相似文献   
6.
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在1983年5月召开了第三十届大会,会议就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展开深入的讨论。大会筹备委员会为使讨论更好地适应现代课題,在当前日本已形成的若干主要研究潮流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1)地域构造论;(2)区位论;(3)资源论与环境论。在全体大会上有三个主要报告:“经济地理学与国民经济的地域构造”(山川充夫)、“从近期经济地理学成果看方法论——以区位论研究为主”(金田昌司)、“资源论的动向与课题”(森潼健一郎),本文即根据这三个中心发言整理而成。战后日本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两个,即“区位论经济地理学”和“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它们的方法论由于所依据的经济学不同而有差别,但是都认为经济地理学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并且都同意把研究对象限定为“经济地域构造”或“经济地域”。区位论经济地理学者对其研究对象“地域构造”作了如下定义:“地域以区位为构成单位,同时它又是更大地域的构成单位。换言之,若干个区位的集合即为地域,这种地域聚集形成更大的地域以至整个地表。地域的水平集聚和垂直集聚——地域的排列组合状态,即为地域构造或空间构造”(西冈久雄,1976年《经济地理分析》)。“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学者则注重从生产关系和历史的观点研究经济地域如何形成。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希望两学派更好地融合交汇,以开创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哈大交通经济带形成与演化的时空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荫凯  张文尝 《经济地理》1999,19(5):105-109,122
哈( 尔滨) 大( 连) 交通经济带是我国形成历史早、吸引范围广、区域特征明显、发育阶段完善的沿路型交通经济带。自19 世纪末以来,哈大交通经济带历经起步、初成、扩张、延展4 个阶段,发展成为我国东北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及产业最为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集聚──扩散行为最为活跃的空间地域综合体。本文在简要陈述交通经济带理论的基础上,以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客观审视了哈大交通经济带在特定演化阶段的空间模式及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城市空间结构可分为单中心、多中心和网络型三种演变类型。不同类型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同。现阶段,我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正处于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时期,集聚与扩散并存。大城市中心城过分集中给城市交通及生态环境等带来诸多问题,需要加速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疏解大城市中心城过度集中状况,解决中心城发展空间不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城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