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48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101篇
经济学   190篇
综合类   35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5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1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贾康 《新金融》2017,(3):4-8
近年来,伴随着房价总体水平的持续快速攀升,住房市场的供求矛盾随之加剧,严重威胁社会公正的同时,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影响住房价格与住房不动产配置的,不仅有房地产市场供需变动的即期因素,更有影响供需力量的长期的、潜在的综合因素,包括城镇化、社会分配差距拉大、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土地供应机制和不动产溢价的调节机制等。面向未来,应探求和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以推进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同时亟需通过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以消解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并逐步形成统筹兼顾基础上的理性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贾康  吴昺兵 《经济纵横》2019,(12):25-32
在新型城镇化动力不足而发展增速放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的背景下,以"产城融合"为核心理念的产业新城综合开发式建设有助于推动"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双重目标的实现。但政府难以独立完成产业发展与城市管理,需要考虑对接可发挥市场优势的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产业新城在规划、规模、成本、激励等方面的高效运作,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产业新城PPP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经营性子项目与公益性子项目边界不清晰、回报机制存在合规性风险、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明晰项目定位和产出目标,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完善政府支付模式、强化运营管理、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以期实现产业新城PPP模式实践与政策的"良性共振",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贾康 《经济月刊》2014,(2):12-12
新一轮税制改革是构成更为完整的现代税制体系,匹配现代财政制度,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如何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一是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改革。当前税制改革的重头戏和对全面改革的倒逼机制是“营改增”改革,今后应在地区试点全面铺开上海“6+1”方案后,转向分行业在全国推开,成熟一个行业推进一个行业,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行业全覆盖  相似文献   
4.
5.
贾康 《上海国资》2014,(6):14-14
政府正更努力地把保障房托底的事情做到位在多种因素作用下,3月份以来国内主要城市房价指标降温,楼市看来正步入调整期。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不少人在大谈中国楼市中的"拐点"和房价的"大跳水"、"崩盘式"全面回落。但这种认识似过于极端化和过于悲观。最基本的认识框架是:中国的城镇化目前完成不到40%,而国际经验表明,要到70%左右的高位才会转入一个低平发展新阶段的状态。总体而言。  相似文献   
6.
正新《预算法》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正面表述和五个方面的限制性规定我国《预算法》的修订一波三折,终于在不久前修成正果。重新颁布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预算法,实现了一系列立法进步,在完善"四本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全口径透明预算、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硬化预算支出约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各方面高度关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新预算法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顺应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和公债风险防控的规律,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举  相似文献   
7.
一、绪论 在经济学认知框架上过去形成的主流认识是,需求与供给的总量平衡在完全竞争基础上足以解决经济运行的合意问题:理论界对“需求管理”由来已久的特别注重,隐含的逻辑是:另一侧需分门别类认识的供给结构,可在市场出清过程中自然实现其优化,而不必展开讨论。然而,近年我们在“新供给经济学”研究方向上提出的有新意之认识,特别强调的是现实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供给侧深化认识的必要性和政府治理、调控中强化、优化“供给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全局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指导全局战略意义上来讲,“四个全面”显然是基于不同视角然后提高、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和设计框架.我认为如果从服务“四个全面”结合在一起的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威胁进而对接中国梦这样一个通盘全局战略的要求来看,审计的切入点就是要通过自己有独立性的特定的审计权的运用,来摸清真实情况——这是非常关键的,学理上来说,这首先是减少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在授权之后,审计的权力和接触一线真实信息的权能,比其他部门强大得多,可以在摸清真实情况方面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正> 税制改革这个事情,当然各位都很关注,我个人的感觉,现在在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公布之后,应该和今后若干年中国税制改革的思路还有其中的要点比以往任何税制都更加清楚。这个决定里面关于税制改革有专门一段,差不多但是都是经过高度的提炼以后的要点,尽可能突出的勾画出来。在第七部分里面,第20条,这样表述的,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按照减税制,宽税基,低税率,逐步推进税收改革和出口税收制度。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除了前面分布事实制度改革总的标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康 《财政研究》2011,(7):2-13
如何正确把握公共财政领域的制度建设与深化改革,是"十二五"时期我国财政体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首先研讨和廓清的基本问题。本文对公共财政的制度建设作出概括的梳理,在回顾和现状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十二五"时期的财政制度建设、改革创新的目标、框架和要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