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58篇
工业经济   22篇
计划管理   107篇
经济学   197篇
综合类   40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6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124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十一五”开局将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研究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对于财税政策与财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高屋建瓴、要点鲜明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5.
6.
贾康 《经济》2013,(7):8
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取向,是形成消费高端住房在保有环节的税负而产生一系列正面效应,并为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新政提供必要的制度建设因素而促进房地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房产保有环节的税制改革创新,当然要与土地开发、房产交易等环节的税费形成全面的整合协调,同时,还有必要讨论相关有争议的热点、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乡村发展,旨在推动城镇资源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要素的优化融合和要素生产力的提升,这与以城乡要素流动为内在动力的城乡融合发展相契合。乡村PPP项目中的城乡要素流动方式,受政策导向、项目的盈利能力与规模经济、行业属性、毗邻城乡的公共需求的同质性和要素的互补度等因素综合影响,可分为产出完全服务于“三农”、城乡产出一体、城乡打包和城镇产出辐射乡村四类,其表现存在行业和区域异质性。在新机制出台背景下,因乡村PPP项目盈利能力天然弱于城镇PPP项目,政府旨在实现公共品供给提质增效的公益性与社会资本旨在逐利的商业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乡村PPP项目中更突出。因此,以提高投资回报率为指向的规模经济是融合城乡资源、平衡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杠杆。城乡产出一体和城乡打包方式,可成为新机制下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公共品供给的主流方式。下一步,应加强乡村要素市场培育、完善相关制度、以城乡要素流动为纽带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新机制在乡村公共品供给上发挥更积极、更可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地方县乡财政困难引发的要不要坚持分税制的大讨论正在升级。一种观点认为,分税制只适宜于中央和省级之间,而省以下不宜提倡都搞分税制,主张区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后者不搞分税制。这种思路和主张,可简称为“纵向分两段,横向分两块(类)”。本文作者认为,在中国渐进改革中,采取种种过渡措施,以“分类指导”方式逐步完成省以下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构建,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分类指导中,决不应当把种种条件约束之下不得已的过渡安排,放大到否定分税制最基本的一体化制度框架的层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宏观间接调控所主要依仗的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异同及协调配合的必要性,提出财政政策侧重于调结构和货币政策侧重于调总量的分工,并具体讨论了在国债、财政存款、外汇储备等"结合部"领域的合理协调,最后强调了优化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所应注重的制度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创性地把一系列理论和实践要素有机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中,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供了指南。值得注重的是,报告从总体思路的高度,强调了“统筹兼顾”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拓展和廓清了统筹兼顾的内涵、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