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5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全流通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流通问题之所以难,难在定价,而定价难在补偿。什么样的补偿才是的公平的?必须抛开补偿情结,辨证地看待历史。为了寻找一个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绝对公平的补偿方案,使得全流通久拖不决,这对于无论哪一方投资者的利益实现都是不利的。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解决全流通问题。把定价权交给市场,交给供需双方,由供需双方按照资本市场游戏规则达成交易,最终实现非流通股的流通。  相似文献   
2.
关系网络、商业信用融资与民营企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鸿琳 《经济科学》2013,(4):116-128
以2006-2010年间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通过检验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状况,以及关系网络是否有利于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本文发现使用商业信用融资能缓解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成长,这对于存在融资需求的企业体现得更为突出。此外,不同层次的关系网络对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横向关系网络有助于企业使用商业信用融资,并对小型企业的帮助程度最高。本文为我国民营企业为何能在缺乏正规金融支持的背景下成长提供一种新的微观机理解释,并为转轨经济中非正式制度对非正规金融所发挥的支撑作用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俞鸿琳 《生产力研究》2007,(6):42-44,47
文章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分析影响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认为: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内生于治理环境。如果治理机制和治理环境不相吻合,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将无从谈起。公司治理的完善首先需要的是政府治理的完善。只有政府治理完善,对上市公司的干预减少,董事会、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才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制度背景出发,以管理者投资行为和银行贷款行为作为理论基础,检验银行贷款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个样本考察期间(2002~2009年),若没获得银行贷款,国有和非国有公司都存在投资不足。获得贷款后,国有公司的投资状况与无贷款时相比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过度投资,但非国有公司的改变并不显著,且无显著的过度投资。在金融危机期间(2008~2009年),国有公司获得贷款后出现过度投资,且程度显著高于整个样本期间的平均水平。非国有公司获得贷款后却没有出现过度投资,但没获得贷款时的投资不足程度比整个样本期间更为严重。本文解释了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国企大规模投资,民企却普遍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并对评估金融危机间银行信贷扩张的实际效应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从制度背景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FE模型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对于全部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而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负相关,并在0.10的水平下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认为,由于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控制,股权结构高度集中,董事会机制不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可能并没有发挥设想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