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导致了气候变化,为保证人类的生存坏境,减少碳排放、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行业的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其本身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不是很高,但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带来的相关能耗和碳排放量则不可小觑。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产业链视角的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的广义建筑碳排放的内涵,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结合统计数据,进行了全产业链视角下的建筑碳排放测算,得出了广义建筑碳排放的分布特征,总结提出了全产业链建筑碳排放量的宏观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量结构分析,揭示了广义建筑碳排放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基于供给侧改革情景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最早在美国提出的全面造价管理(TCM)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应该包括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全过程、全要素和全方位四个方面的造价管理.本文在全面阐述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工程造价管理咨询中应对全面造价管理的策略,并特别强调了基于项目策划和合同管理的造价管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发达国家科技项目管理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全方位管理角度出发,构建了包括论证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成果转换四个阶段在内的科技项目全寿命期集成管理模式。围绕立法、中介服务、过程监管、项目评价、信息服务等科技项目全寿命期集成管理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首先在分析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指出物流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的动态性,并满足最优化原理与无后效性原则.其次,建立了物流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动态规划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分析了现有的管理模式对模型的阻碍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需求,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我国发达完善铁路网的宏伟蓝图."十一五"期间是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关键时期,将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既有线增建二线和电气化改造分别完成8000公里和15000公里;建成北京、上海、广州等18个集装箱中心站,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到2010年,我国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7.
吴涛  刘伊生 《中国招标》2009,(25):31-3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体育场、水立方等一大批气势恢宏的奥运工程相继落成,工程项目管理广泛而深入地实践于这些极富时代气息的项目建设,充分体现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创新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
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应用于整个银行的管理过程的系统工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建立了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概念模型,并通过验证得出如下结论:银行内部因素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风险等级,最后才是贷款企业的情况。继而建立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9.
政府投资审计声誉机制是当前政府投资审计任务量大、审计力量不足状况下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声誉机制能够有效地约束和防范被审计单位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政府投资审计的监督效率。本文利用KMRW声誉模型研究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多阶段动态博弈关系,提出维护审计机关声誉的重要条件是保持适当的审计奖罚。针对不同审计奖罚力度对审计机关声誉的不同影响,本文还提出建立和强化政府投资审计声誉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先在分析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指出物流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的动态性,并满足最优化原理与无后效性原则。其次,建立了物流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动态规划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分析了现有的管理模式对模型的阻碍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