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4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化证券监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扩张与崩溃,日本的经济经历了一场极为罕见的起伏.考察日本泡沫经济出现与崩溃的货币政策管理,发现在出现资产价格大幅偏离的情形下,一般价格水平的稳定是不足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目标,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应该要更多地考虑资产价格的波动.这些经验教训可以为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价格高速增长下的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电网企业实际,就生产自用电如何处理更能反映其业务的经济实质,更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同时也符合税务部门的规定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处理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衔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信托业重整山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振宇  刘卫江 《银行家》2002,(10):76-79
风风雨雨--中国信托业 1979年10月,我国成立了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从此启动了中国信托业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国家对信托投资公司入市资格的审查,不像对银行那样严格,入市以后又缺乏严格缜密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这就为信托业的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并导致了20年间信托业的5次整顿.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为此,自1990年代起,一些国家相继改弦更张,把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在封闭经济的假设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状况,本文认为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口收入不稳定性成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利用中国1981-1999年的年度资料,以指数型式的方法,衡量了这段期间的出口不稳定指数,并对造成中国出口不稳定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认为,以指数型式的出口不稳定指数为解释变量,在5% 的显水平水平上造成中国出口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商品集中度与杂项制品的出口比率,其影响效果前为正,后为负。而初级产品的出口比率与机械设备的出口比率刚好勉强满足10%的显水平上t统计值的检验要求,这两对我国的出口不稳定有负向影响。而地理集中度的影响则不显,这一现象说明若要降低我国贸易的不稳定性,则要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的集中度,实行商品出口的多样化,分散出口产品的类别,从而降低杂项制品的出口比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Taylor规则的分析角度出发,讨论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本文通过加入资本市场因素对Taylor规则进行了动态扩展.以研究1994年第1季度到2001年第4季度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对股市泡沫做出响应,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的一货币政策表现为一种不稳定的规则.中央银行并未运用利率政策抑制股市泡沫增长,在不经意间容忍了明显的股市泡沫。  相似文献   
8.
9.
推行精细化管理 降低企业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作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应始终把低成本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企业在竞争中的唯一法宝,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精细化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方法在天山股份及其子公司中逐步推广,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排名看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的《银行家》杂志自1970年起开始每年都要推出当年的全球大银行的实力排名,起初只对全球300家大银行进行排名,如今巳扩至100家大银行。《银行家》杂志的排名充分展示了当今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综合竞争实力水平(包括一级资本、资本规模、银行经营稳健性情况、收益及其他综合指标等),为国际金融界所认可,极具权威性。尽管这些指标是静态的,但是如果连续考察一段时期就可以看出该行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地位和动态竞争力。本文根据《银行家》杂志2002年度7月推出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最新排行榜,结合2001年的排名来对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