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边合作受挫,区域化再度兴起的背景下,本文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考察亚洲区域合作,客观分析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中国推进区域合作路径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我国三资企业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技术密集型的三资企业所占比例不大,大多数是中小型项目,而且一般加工项目多。这主要是由合资双方的目的和条件所决定的。在港澳台资企业中(约占2/3),外商看中的是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场地等要素和国内广阔的市场,其中有不少人仅着眼于短期收益。而我国许多地区和部门处于一种  相似文献   
3.
我国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关系的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从长期来看,我国贸易条件可能会成“U形”变化。本文分析认为单纯的贸易条件恶化不能充分说明我国福利水平的降低,我国目前需要纠正的是因国内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扭曲导致的贸易条件恶化,需要深入研究的是我国贸易条件逆转所必须具备的社会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4.
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分工不断深化、国际经济分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国际分工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的产物。商品的区际间或国际的价格差异引发了国际贸易活动,而资本的区际间或国际问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综合获利差异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对广泛存在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给予合理的解释。因为大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最早是由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和后来的美国等发达国家来完成,  相似文献   
5.
在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比较优势的新兴古典贸易模型,通过引进劳动生产率参数,得出了两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证明了这一条件不仅与比较优势有关,还与两国固有的国际交易费用有关,从而证实了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存在的缺陷以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世贸是关贸的继承和发展,对“入关”受阻进行反思,有利于我们做好“入世”的工作。中国“入关”未果,有4个问题值得反思: 1.对复关目的认识的反思。 第一,复关本身不是目的,这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我们有些领导,我们的舆论宣传过多地把人们、把企业引导到入关的时间表上,使人们过分地注意入关的时间,而不重视研究入关后怎么办。加入关贸仅仅是一个过程,是早晚的问题,我们的注意力不应放在时间表上,而应放在入关后怎么办上,放在怎样迎接世界的挑战上。现在企业的心态有几种:一种是积极准备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7.
江苏出口商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大国之间重要的竞争战略形式,中国作为潜在的大国,在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也具备推进合作的条件,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对东盟、日本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同时要注重国内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江苏出口产品也面临同样严峻考验。江苏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这一。据海关统计,202年全省外留出口384.7亿美元,增长33.3%,位居全国第二。目前,江苏外贸出口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在增多,范围涉及农产品、工业品等诸多领域,而且随着加入WTO后江苏外贸规模的扩大,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江苏外贸出口的影响将呈增加趋势。如何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江苏开放型经济特别是外贸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产品内分工下西方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突出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即为出现了以纵向专业化为基础的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协作,即原来集中于一国或一地的产品生产现在分散到了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某特殊阶段或零部件与组件的生产,从而使国际分工由产业间、产业内深化到了产品的内部,我们将以产品内部分工为基础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intra—product trade,参见Amdt,1997 and 1998)。产品内贸易不同于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重新活跃起来,不但在量上构成为国际贸易显著增长的原因,而且成为国际贸易流向与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根据Feenstra与Hanson(1997)的计算,美国进口投入品占总中间投入品购买量的比例从1979年的8.6%上升到了1990年的1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