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金融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运行效率逐步提高。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金融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持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好地维护了金融稳定,为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后危机时代和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金融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和发展,建立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长效机制,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利率—汇率交互影响关系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所假设的一般范畴,因此很难找出适用于所有经济体的一般性利率—汇率影响关系。我们认为,尽管在理论上存在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均衡关系(即在内外均衡状态下的价格稳定性),但各国利率—汇率机制却无法以统一模式套用,因为各国的制度背景具有较大差异,影响利率—汇率的变化大致有以下五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中国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呈现一定的内生性,当前应增加央行国债持有量,解决因外汇占款增加而带来的对冲操作工具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4.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在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当前,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如何抵御内外风险,抗拒外部冲击,防止发生经济金融动荡以及所造成的国民财富的大量损失,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不仅仅指金融安全,但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最关键部分,因为金融是连接国内外经济最敏感的神经,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过剩的特征、成因及调控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突出表现为货币流动性更加活跃、非金融企业资金宽松、贷款投放过多、商业银行流动性充足、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等特征。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因被动购买外汇,造成基础货币的过快增长,以及银行因利差较大产生的信贷扩张行为。货币政策的着重点应是努力收回过多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目前社保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收现付制"使社会保障入不敷出,出现财务危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回报率低。社会保障税收对居民的其他储蓄产生挤出效应。退休者对退休保障金没有合法所有权。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三任政府都尝试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变。二是实行"两层次"的社保体系。三是采用两阶段方法管理个人账户。第一阶段实行个人账户集中管理,过渡几年后,进入第二阶段,实行分散管理,工人有权将其个人账户转出,实行私人管理。四是增加养老金账户投资回报率。五是明确工人对个人账户的所有权等法律关系。规定个人对其拥有继承权和转让权。  相似文献   
7.
各国开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商业银行,发展中国家开发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对开发性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不足,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能有效约束开发性银行的信用扩张。开发性银行未来要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必须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除政府注资外,可以通过发行次级债、增加资产运用方式、吸引战略投资者等途径提高开发性银行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8.
又到新旧交替之时。回首2008年的世界经济,我们努力在寻找可以描述它的语言,黯淡的思绪始终挥之不去。放眼望去,2009年依然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犹如波涛诡秘的大海,随时可能卷起滔天巨浪,摧毁我们曾经建立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从货币政策规则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货币政策最优规则和有效规则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央银行的福利损失情况,进而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作出福利评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均衡实际有效汇率:一个总量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实行事实上的盯住美元制度 ,同时亚洲各国的汇率水平进行了重新调整。本文探讨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前及危机期间中国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水平。假定一系列不同的贸易差额 ,我们运用扩展了的Devarajan Lewis Robinson三商品一般均衡模型估计均衡实际有效汇率的不同时间路径。模型的关键要素是要有进口品和出口品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资料。鉴于这些价格指数从其他渠道无法获得 ,作者利用贸易数字构造了这些指数。研究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 4年内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低于均衡汇率 ,这部分地缘于外汇储备的快速累积。与事实相反 ,如果假设在此期间 ,每年不超过 1 0 %的出口收入转化为外汇储备 ,则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将会比现在高 5%到 1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