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学术界的主体研究思路认为,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不合是因为村委会选举改变了权力来源,从而形成的体制性的"村两委矛盾"。本研究认为,在中国乡村的政治生态中,村委会选举对村主任和村支书的角色定位影响力较弱,村庄政治中的派系斗争才是二者关系不和的主要根源,这种村庄内部的权力斗争虽然无法上升为体制性冲突,但却披上了体制性冲突的外衣。支书主任"一肩挑"并不能消除派系斗争,但可以起到降低开支,减少村干部摩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乡村秩序的基本逻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总体性国家整合模式逐步裂解并演化为弱国家弱社会整合方式,乡村秩序变得越来越弱质,并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了一个危机时期,直到现在才走出困境。这主要归因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农民负担日益加重的困境以及相关整合因素的支撑。但是,随着一些相关结构要素的变化,当前相对平稳的乡村秩序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建构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有新内容的强国家强社会整合模式是实现平稳乡村秩序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农村利益群体的演变及行为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宗族、地缘和业缘派系正在向具有利益性质的现代传统派系转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从传统派系中演化而来的新型利益派系正在与现代传统派系进行利益博弈,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对村庄派系的演化机制、利益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当前派系演化中农村社会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并时利益派系与民主村级治理、边缘化与农村社会分层、人际关系理性化与道德重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