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几乎理想需求系统的估计问题,充分考虑到各类商品价格数据的局限性和模型中各类商品消费份额的联立内生性,逐步建立一个可以得到估计的几乎理想需求系统非参数面板数据模型;给出其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方法,并将非参数估计方法应用于珠三角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估计和分析,由此对消费支出进行弹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产出弹性的非参数估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非参数模型局部线性估计,解决信息化与经济增长传统参数模型研究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给出不同要素水平下信息化产出弹性的非参数估计。实证表明,信息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显著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关于信息化是边际递减的;存在一个最佳信息化水平,之前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递增,之后缓慢递减。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商品消费支出份额Working-Leser非均匀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的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方法,并用之估计和比较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地区城镇居民各类商品消费支出结构。利用支出弹性分析方法,分析和比较两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微观层面构建多维状态非线性系统理论模型,应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了垄断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垄断与通胀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本文进一步应用变系数半参数估计方法为上述理论预期提供了经验支持,并发现我国在生产效率较低的行业中,垄断会导致显著的通胀效应,但这种效应在生产效率较高的行业中则明显减弱。上述结论对我国当前“下限保增长、上限防通胀”的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模型,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应用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以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并发现:首先,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5年的间断平衡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路径与两者融合的相关性高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路径,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各自理想水平的偏离呈交替波动等三个主要特点;其次,融合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RP电力消费和能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融合水平每增加一个点(以百分计),人均GRP可增长0.06%;融合可显著减少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促使第一产业向第二或第三产业转移;融合可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力消费和能源消耗,但这种影响很小,不具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引入半参数和完全非参数随机前沿模型,克服模型设定误差,利用局部线性估计方法,由1978-2012年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随机前沿面和技术效率进行半参数和非参数模型估计和测算.估计结果表明,时间和省区效应非参数模型估计的拟合优度高,不合其它模型(参数和半参数模型)估计中出现的伪非效率现象,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国粮食生产随机前沿面非线性特征和技术效率的时变特征.非参数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力和农业机械动力的平均产出弹性为负,但不显著;播种面积和化肥使用量的平均产出弹性显著为正.技术效率影响因素Tobit模型的估计分析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时间效应关于连续型影响因素变量具有显著的权变效应,这些因素对技术效率的边际影响也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7.
8.
本文考察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和全球化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利用71个发展中国家1998至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增长模型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条件趋同,且同时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趋同机制。拥有较高金融安全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有利于其经济发展;金融安全水平较低、国内金融环境不稳定的国家,却不能因为全球化程度的深化而受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1978-2008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1978—2008年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随机前沿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主要是由投入要素的增长拉动,3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17%,TFP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很小,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呈现相反趋势。2004年以来,技术效率提高的速度持续下降,技术进步逐渐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非参数模型的估计表明,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的边际影响,其促进作用的增幅大小和经济体现与全球化程度有关。全球化水平存在一个"度"的界限,当经济体的全球化水平小于这个限度时,开放度的提高会增加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力;而当超过这个"度"时,开放度的进一步提高会使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