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更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国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提供参考路径。研究方法: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从经济、社会、空间三个维度构建城市更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和交互项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结果:(1)城市更新显著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作用效果介于0.7%~1.0%,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分异;(2)城市更新从城乡空间融合、经济融合和社会融合三个方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3)城市更新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主要基于要素空间流动效应、产业升级效应以及人居福利效应三个方面发挥作用。研究结论:城市更新是一种资源要素空间配置、部门配置和绿色配置的优化过程,通过破除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的障碍、加快产业置换与重构的步伐、着力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卞芸芸  陈烈  沈静  周锐波 《经济地理》2008,28(2):322-326
专业镇作为一种区域性的特色经济聚集体,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模式。文章选取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休闲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该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进行分析后,深入探讨其集群特征,重点剖析其形成机理,并获得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285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 在使用 OLS模型考察要素集聚与城市技术进步的 线性关系基础上, 运用门槛模型进一步探究要素集聚程度与城市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关系。OLS 模型回归结 果表明, 劳动力集聚对城市技术进步产生拥挤效应, 物质资本集聚及人力资本集聚均带来规模效应, 但物 质资本集聚尚处在规模扩张的低层次阶段。 不同生产要素集聚的影响差异, 揭示了城市技术进步的增长路 径需从传统要素集聚向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转变, 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经验支撑。 门槛模型回归 结果显示, 要素集聚与技术进步间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 以就业密度为门槛变量存在单一门槛效应, 随着 就业密度所在区间规模的提高产生更严重的拥挤效应。 以人均物质资本为门槛变量存在双重门槛效应, 低 水平的物质资本集聚对技术进步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中高水平的物质资本集聚带来显著规模效应。 门槛模 型强化了普通面板模型的结论, 进一步揭示了我国城市发展阶段和水平的差异, 物资资本集聚水平高的发 达城市已率先进入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两者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关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与Porter外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以2004年为基期的2005~2015年中国省域制造业的产业外部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将产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进行探讨研究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雅各布斯外部性与波特外部性对于制造业整体以及3个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生产率分解后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实证证明,产业多样化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效率改善而对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市场竞争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与波特外部性不谋而合。提高产业专业化以及保持产业的区域垄断更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支持了MAR外部性的观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效率的变动则主要是通过区域的竞争来影响;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只有波特外部性在发挥正向效应;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需要保持产业的专业化,而提高产业的多样化与有效的市场竞争更利于技术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大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闫小培  林耿  普军  周锐波 《经济地理》2007,27(6):972-976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统称为大珠江三角洲)利用“前店后厂“的分工协作模式,形成了外向依赖型明显、以轻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生产体系,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近年来,这种生产体系在规模不断膨胀的同时,却存在着生产效益低下、产业升级乏力、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该生产体系主要由产品生产环节构成,进行着相对简单的生产活动,缺乏产业创新和自我提升的动力.因此,大珠江三角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调整和完善地区的生产体系,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能力,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合作的层次;另外,通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方式的改革,构筑高效的分工合作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2016年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发明专利授权量测度城市创新能力,分析我国城市创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以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外商投资、对外贸易作为知识溢出的代理变量,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东部强于中西部、沿海强于内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区域差异较大,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增速最快;知识溢出是城市创新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市创新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增强,但创新溢出效应的区域差距依然明显;研发投入对本市和周边城市的创新产出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本市有较大贡献,但对周边表现为显著负向溢出;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对城市创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都市里的村庄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其领地空间、社会结构和组织关系逐渐受到城市的侵蚀和破坏.然而,在传统村落走向终结的同时,集体经济起到了村落再组织纽带的作用.这是因为"城中村"集体经济是以集体土地资源为依托、以出租物业为主要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始终保留了集体资产的村落成员共有特征.在传统村落逐步瓦解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集体财产的代理经营、村落社区的建设管理、原村民的组织保障等职能,成为村落组织的新型纽带和村庄事务的实施主体.传统村落在集体经济的再组织下演变成为基于共同财产关系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相似文献   
8.
专业镇作为一种区域性的特色经济聚集体,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模式。以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休闲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进行研究,依据其形成阶段的特征,此研究不仅对珠三角及国内其它省区的“专业镇”(块状经济)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还丰富了我国产业集群在微观和经济地理学视角上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了广东省年鉴数据,对广东省工业经济的总体情况做了一定的分析,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的承接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出了产业转移的趋势、类型特征和空间格局等关键信息,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实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