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的人才集聚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人才群体的规模和质量决定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人才基于互补性机制、利益和声誉激励机制、企业/产业发展机制、循环累积的自增强机制实现在特定地域的空间集聚.文章提出,促进创新人才区域集聚,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推进跨区域产学研合作,育聚人才:提高创新人才利益分享和自我实现预期的激励强度;发展和集聚本地企业或产业,拓展对人才的需求空间;培植社会资本,促进知识流动和人才"地方嵌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创新系统内从事创新活动的主体——人才群落对区域竞争优势的作用入手分析人才集聚的内生机制:人才是创新型经济的第一资源;人才基于互补性机制、利益和声誉激励机制、企业/产业发展机制、循环累积的自增强机制实现在特定地域的空间集聚;进而为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以政策打造区位优势、加快形成人才集聚自发演进的市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等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基于国民经济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特点,本文系统地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依据前文的分析,提出如下优化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相应建议。1.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驱动力。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面临需求约束强化,不得  相似文献   
4.
季小立  金洁 《会计之友》2021,(4):100-107
金融赋能推动制造业企业升级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增加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文章以2013—2018年长三角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制造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并基于外部视角考察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对企业金融化与创新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企业金融化的挤出效应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的弱化效应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表现得较为显著,而市场竞争的抑制效应无论在高新技术企业还是非高新技术中均较为明显。本研究为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以制造与金融等服务功能叠加来加快产业升级,在促进企业金融投资和创新投资协调发展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关于虚拟经济的基本原理,剖析美国次贷危机,认为次贷危机是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虚拟经济周期运动的内生产物,深层原因在于强势美元格局形成过度消费和虚拟资本膨胀间相互加强的循环,导致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过度偏离。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路径依赖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相互依存的制度安排对迟滞中国城市化的作用 ,指出 :重工业优先和大城市优先是中国城市制度变迁的初始条件 ,它直接将中国城市发展导向某种低效率的锁定状态 ;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区割城乡的户籍制度等为中国工业化战略内生而成 ,它们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安排相互依存 ,固化了城市化的低效率状态。因此 ,一要解除中国城市化的制度束缚 ,摆脱当前城市化的锁定状态 ;二要重构农村经济产权基础 ,促使要素在市场机制下合理流动 ;三要尊重城市演化的自发性 ,防止政府直接干预带来新的低效率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金融自由化视角的金融危机生成、传导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经典金融危机模型,从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和程度两个维度阐释危机生成机理,结合金融深化驱动经济虚拟化的全球背景以及经济虚拟化过程中经济运行的心理依赖特征,推演出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汇率-贸易渠道:"波及效应";金融-债务渠道:"传染效应";心理-行为渠道:"羊群效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型国家,在金融自由化加速改革的进程中,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发生、阻断危机蔓延和维护我国转型经济安全,应采取的对策为:合理安排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和速度;实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动态匹配;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对金融市场实施积极干预;拓展国际合作、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等。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升级的技术选择问题如过分强调劳动力丰裕的比较优势,将人为压低产业的技术选择等级,易跌入“比较利益陷阱”。以高新技术及其创新为目标的政策取向,不仅内生克服地区产业同构化,缓解买方市场需求约束,推进城市化等经济增长效应,而且内生解决“技术排斥劳动”引致的失业问题。新经济条件下,实现产业技术进步目标,企业技术自生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