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9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和国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岁月匆匆,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甲子之庆,而共和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年届而立。时光如水,如何冷静而贯通地理解共和国的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乃是我国知识界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 为此,《开放时代》杂志社与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于2007年10月27日至28日在上海复旦大学联合举办“第四届开放时代论坛暨第二届思想史论坛”,对共和国六十年以来在完政、政体、法律、政策、工农业经济、社会结构、社会运动乃至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复杂经历加以回顾、检讨。限于篇幅,现将根据本届论坛录音整理的内容择要刊布。出于编辑需要,发言者的次序已作了调整,发言者即席发言的标题为编者所拟。欲了解本届论坛现场讨论内容全貌,请登陆本刊网站:www.opentimes.cn。本刊将在2008年度延续“共和国六十年”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强世功 《开放时代》2009,(12):10-39
本文从中国宪法文本与宪政实践之间的背离问题入手,提出了从不成文宪法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宪政秩序的新思路。基于对英美宪法学说与宪政实践的分析,作者区分了古典的政制与现代的宪法律、政治宪法与法院宪法,进而主张任何国家的宪政运作实际上都依赖不成文宪法,从而奠定不成文宪法的法理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选择中国宪法中关于国家建构中四个关键性问题,着重探讨中国不成文宪法的四个主要渊源,即成文宪章、宪法惯例、宪法学说及宪法性法律,并呼吁宪法学应当从中国现实的宪政生活中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宪政原理和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上的宪政体制,大体分为三种模式:其一是超国家宪政模式,其二是神权宪政模式,其三是党国宪政模式。本文集中介绍了白轲对中国党国宪政体制的研究。党国宪政体制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苏联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所确立的宪政模式也在这种传统之下。但是,这种党国宪政体制在1982年以来进行了一场根本性的改革,开始迈向"一党宪政体制",是在党和国家分权的基础上,增加了法治的要素,确立了宪法的最高地位,从而在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一方面党作为社会价值规范的提供者为宪法和法治提供了规范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宪法和法治约束了党的行为方式,使其服从于宪法和法律。  相似文献   
4.
强世功 《秘书工作》2014,(12):35-36
正一个国家的法律究竟是不是良法,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政体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地理要素。在国家立法方面,不存在什么普适价值,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法律。随着冷战结束,西方法治被一些人塑造为普适价值。不少非西方国家由于移植的西方法律与本土的法律传统发生冲突,导致政治失调、社会失序,陷入了动荡、分裂之中,甚至沦为"失败国家"。乌克兰、埃及、利比亚和伊拉克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法治建设无疑会受到西方法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作者研究中国宪政秩序的学术背景,即在回应"宪法司法化"主张过程中,从法律社会学和法律政治学的视角来探索中国实际存在的宪政体制,从而将中国共产党作为"事实上的主权者"纳入到中国宪政研究中。作者讨论了白轲教授和他的诸多共同观点,回应了白轲教授提出的几个问题,阐明福柯和卢梭的主权观对理解中国宪政秩序的重要意义,以及法律人与中国宪政体制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指出他与白轲教授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定位的不同。作者认为,要探索中国宪政的道路必须关心更大的理论问题,包括思考历史是否终结,普适价值如何中国化以及中国应当如何学习西方的历史经验等,从而走出中国自己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7.
强世功 《开放时代》2005,(5):95-108
本文从中国文明面临的现代性挑战来思考台湾问题,将其既看作政治事件,也看作思想事件.一方面,中国迈入现代在释放出巨大个人自由的同时,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保障个人自由的实现,台湾对于中国的崛起具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地位,台湾统一必须放在中华民族复兴这个"文明持久战"的大战略中来思考.另一方面,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迈入现代,导致中国人丧失了文明主体性地位,实现台湾统一必须重建历史在现代性中的地位,为中国人的伦理生活提供哲学根据.国家崛起与文明复兴应当携手共进,中国作为政治大国的崛起意味着中国人要为全人类提供伦理生活的榜样,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存方式,这一历史使命呼唤着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携手合作,共创人类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为什么那么重要?首先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价值在市场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而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必须要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就像资本的时代我们强调要保护私产一样。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没有刺激创新的动力,而创新是当代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乃国家与民族文化命脉之所系,中华民族历经多次异族入侵劫掠及本土内乱相残而不坠,端赖一般国人对教育之重视。 今国力渐强,政府注资高等教育之力度亦见增进,况大学屡屡扩招,受教之众,前所未有。于此情势,倘教育方针有误,不仅虚掷公帑,并且误人子弟,遗祸未来。 有见于此,本刊邀集国内先进,聚首滨海南沙,以"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为题,抒发高论。是为"首届开放时代论坛"。 以下内容,乃据2004年11月6、7两日会议之录音整理而成,刊布于此,尚望读者诸君参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和国际法传入中国,引发西方法学观念随着制度改革和知识传播进入中国。特别是晚清宪制改革和法律改革,不仅西方政治法律制度被大规模移植,现代教育模式和法律学堂也随之而来,西方法学教科书以及相关的理论著作随着“西学东渐”被大规模翻译,由此奠定了现代法学的基础。要理解现代法学的品格,理解政法法学在现代法学中的地位和演变,必须将法律问题放在古典文明秩序被摧毁而现代文明秩序重建的艰难探索这个古今中西之辨的大背景下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