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8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CPI舆情指数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构建CPI舆情指数辅助预测CPI。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构建CPI低频与高频舆情指数的统计方法,并通过选用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的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相关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指标具有领先CPI的预测作用,依此建立的CPI舆情指数有助于改进CPI预测精度。研究创新:揭示了基于相关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指标与CPI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限回归的CPI低频舆情指数构建方法;使用动态因子模型估计出了CPI高频舆情指数。研究价值:预测CPI时可辅助利用基于大数据构建的CPI低频与高频舆情指数信息。  相似文献   
3.
筛选指标的传统方法或者是定性分析或者是单一的定量分析。本文收集了37个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信息,依据相关系数及其聚类分析,将相关程度不同的指标聚为不同的组或类,然后在相关系数高度相关的指标组进行因果关系分析,选取那些作为原因的变量或指标。利用相关时间序列建模方法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区分那些影响其他变量的重要变量。最后得到一组既能反映现象变化,又是主要或重要变量的14个指标。这一指标筛选方法不同于传统方法,它充分利用了指标之间的关联信息、因果信息和动态相依信息,具有综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力资本的跨区迁入,明显地受到来自经济系统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经济的市场化角度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在整体水平上的差异和经济形态的多元化影响了人力资本的迁入,并且其影响的作用程度按高低排序依次为:港澳台经济发展因子、整体经济水平因子、经济多元化因子和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因子。正是上述因素在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形成了人力资本迁入模式上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1990年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区域人力资本指标10年间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人均GDP的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率、识字率提高率、教育投资占GDP 的比例变动和每千人医生数增长率,但它们对人均GDP影响的方向不同,这一结论不同于许多学者的总量研究结果.本文还利用因子分析进一步解释了人力资本各指标的层次结构对经济作用的影响.这对于在经济转型期深刻认识人力资本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的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统计局2000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征求意见稿)中附属表之一的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取代1992年的人口平衡表和劳动力平衡表,具有新的特色,也存在着不足,鉴于人口资源的杂特征,最好设计为每人一表,且要考虑到与价值最核算相衔接的问题,以适应于户籍管理,劳动人事,社会保障部门及教育机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需要,通过数据库的链接达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及丹尼森效应,三种效应的贡献率显示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2002年以后丹尼森效应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对比分析中国31个省份的纯生产率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东部地区省份的两种效应普遍高于其他省份。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部省份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保持纯生产率效应贡献度的基础上提高丹尼森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两种效应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就业替代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从 2 0 0 0年人口普查取得的资料看 ,2 0世纪 90年代我国中部出现连片就业萎缩地区 ,劳动力持续外流。与中部地区就业紧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沿海地区工业部门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商直接投资部门不断扩展 ,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以劳动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迅速 ,这些地区正在以一种反梯度模式进行着其特殊的“再工业化”过程 ,并形成对内地国有部门和传统工业地区的刚性就业替代 ,地区差距在就业机会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非农就业机会在地区间的转移、替代和重新分配 ,是解释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