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当前烧碱生产过程的主要工艺流程,并对烧碱生产工艺优化改进方案进行探究,总结了优化改进工艺方案的效果,能够为烧碱成产工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1998—2010年,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与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初期迥然不同的发展环境。 1.从总体背景看,历经近20年的农村改革,由于城乡关联作用的强化,互动机制正在形成,决定了今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缺少了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3.
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和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的表现是粗放经营和效益低下。因此,未来15年特别是“九五”期间,山西农村经济必须在量的扩张的同时,迅速改变增长方  相似文献   
4.
分析山西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第三产业是指社会经济中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行业,它随社会分工而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而发展。根据三次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变化,一般可将社会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呈“金字塔型”,三次产业所占份额呈现出“一二三”的结构。农业比重最大,二三产业比重依次减小,该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第二阶段呈“鼓型”结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并超过第一产业,占  相似文献   
6.
翁卫丰  景伟 《价值工程》2015,34(8):34-35
本文主要研究了电学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比如如何提高远距离输电的效率、避雷针等等问题,通过相关电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解决现今一定的电力问题,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山西省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产出率低,产量起伏波动大,农业基础仍很薄弱;消费市场拉动力弱,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低;农民家庭经营实力薄弱,投入不足,劳动生产率偏低。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议: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关键是管好、用好农业投资,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在土地流转、逐步推进规模化经营中壮大家庭经营实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分工、分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引导居民消费结构转化升级,拉动农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试点工作中存在六个问题①计税土地面积核减因素较多,减少数量较大,计税常年产量普遍偏低;②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遗留问题和土地分配不公问题,影响到税收上缴工作;③拖欠农业税问题仍比较严重;④乡村两级债务负担问题有可能成为农业税征收的“瓶颈”;⑤配套改革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任重而道远;⑥农业税征收主体不明确,不利于税费改革工作持续开展。提出了五条改革建议①深入细致地解决好二轮土地承包遗留问题;②依法解决拖欠农业税问题;③尽快出台、试点并逐步实施解决农村债务的政策措施;④规范和完善农业税征收主体及其行为;⑤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是新世纪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高指导思想。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并不仅是对于国家和各地区发展的战略要求,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省退耕还林试点两年来,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种苗供应问题、退耕地面积的核定问题以及钱粮兑现问题等。针对问题,提出五条对策建议: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观念,把生态效益作为衡量退耕还林工作的主要标准;认真落实“个体承包”政策,确保农户在退耕还林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大各地对退耕还林的资金投入;严格监督检查,提高基层人员的责任心和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