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10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动态识别三大典型城市群空间范围,探讨中国城市群空间扩展的驱动机制,建立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一般过程模型。研究发现: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不仅扩展到苏北和浙南地区,而且沿长江扩展到安徽的沿江区县,江淮城市群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组成部分,区域性、网络化的城市群正在形成;在行政分割的制约下,成渝城市群实际上是由相互分割的成都城市群和重庆都市区组成;武汉城市群受到更多的政策性引导,正以武汉、宜昌、襄阳为支点形成初具规模的城市群。尽管经济力量是城市群空间扩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制度因素、自然条件等对于中国城市群空间扩展的影响同样极其重要,在城市群发育的不同阶段,城市群空间扩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也在发生变化。基于城市群空间扩展模式建立了城市群空间演化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2.
陶然  袁飞  曹广忠 《世界经济》2007,(10):15-27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与政府间行政管理、财政体制安排对地方政府大规模协议出让土地的激励,并讨论了区域间政绩竞争和地方禀赋条件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基于1999~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我们考察了地方政府协议土地出让对地方财政的当期和滞后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差异。本文还对目前中央在土地征用与出让体制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初步评估,指出了现有政府反应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区城镇化空间格局与驱动力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2-2010年间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挖掘我国省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特征,考察城镇化核心驱动力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东高西低"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省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并不匹配;人口的省际流动更加活跃,主要迁移方向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向海性"特征,"六普"时省际迁移人数和迁移率达到5800多万人和43.7‰以上,有力带动了全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单方向促进的局面将由二者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所取代;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自下而上的、乡镇企业主导的分散型工业化模式对城镇化的滞缓效应日趋明显;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投资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了稳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13省25县100个村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农收入已成为我国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户生计非农化的特征明显;我国农户耕地流出的比重高于耕地流入的比重.(2)农户生计非农化程度越高,则耕地流出的概率越高,耕地流入的概率越低.(3)非农收入比重对农户耕地流出具有较高的贡献率,而农业劳动力数量或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耕地流入具有较高的贡献率.(4)从区域差异来看,非农收入比重与户主受教育程度对东部地区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均具有显著影响,非农收入比重、农业劳动力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是中部地区农户耕地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非农收入比重是西部地区农户耕地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日益凸显的留守家庭问题,核心成员的迁出对家庭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不同留守群体置于特定类型、特定区域,问题亦会有所不同。基于全国6省30县2378个农村家庭实地调研数据的分析,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农村地区形成了近半数的留守家庭及留守人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配偶三类弱势群体分别占留守人员总体的10-20%,以空巢家庭、单亲家庭和结构比较复杂的家庭为主要类型。作为区域差异的例证,四川省、江苏省、吉林省分别代表西部、东部和东北地区,倾向于形成三种独特的留守模式,其中西部省份留守家庭比例高,留守群体数量大,留守家庭问题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6.
基于东部9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结合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假说,考察了农民工家庭城乡消费的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农民工家庭消费的3/4发生在城市,且城市消费比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农民工家庭的城乡消费有着不同的决策机制,但都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均住房资产是影响城市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单位面积城镇土地的人口承载量还是经济产出量来看,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变动情况来看,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量明显增加,集约化趋势明显,而人口承载量的增加幅度总体不高,各省份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状况都对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状态,揭示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作用机制,为认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特征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非参数统计估计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指数计算,从时空角度探讨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率间的耦合关系相对较低,且空间角度存在东中西梯度递减与城市规模递增的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耦合度变动的驱动因素在不同时期并不相同,相同因子在不同时期的作用方向也可能发生变化,二者的耦合作用存在“U”型曲线的阶段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孙耿镇、昌城镇和浙江省钟管镇、大唐镇通过不同的方式探索了非农产业与城镇建设统一发展的路子。通过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在农村工业企业高度分散的现实条件下,企业集中布局固然是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和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简单的企业集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而通过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培育有生命力的创新空间,对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曹广忠 《经济地理》2002,22(6):731-735,749
乡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在对宁夏固原县两个乡所进行的实地调查表明,近年来外出就业劳动力规模增长迅速,外出就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当地就业压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外出就业劳动力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工作类型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并且这些结构特征与他们就业的地区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