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旅游经济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健刚 《经营者》2013,(12):132-133
有什么样的公民也将决定有什么样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我国发展的力量正蕴藏于每个积极公民之中 四川芦山地震的紧急救援,再一次使民间的公益慈善力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四川汶川地震的民间救灾相比,我们欣喜地看到,民间公益慈善力量的行动总体上正逐渐由混乱变得有序、由悲情转为理性,出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国际NGO与中国地方治理创新——以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健刚 《开放时代》2007,29(5):34-49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NGO进入中国,国际NGO不同于国内的官办民间组织,它自身的海外性使得它一方面必须认同中国政府的权威,寻求和中国政府的合作,才能够进入中国,另一方面自身的宗旨又使得它需要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能从属于中国政府。由于国际NGO在中国缺乏足够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因此它很难获得中国政府的全面信任和支持。本文以珠三角的国际NGO为个案,着重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NGO在中国如何具体的工作的,又如何和地方政府发生具体的关联,本文试图指出国际NGO力图在文化上不断嵌入到地方的治理体系中去,以适应当地的权力格局。但是它同时又在逐步影响和改变当地的治理文化和价值观念。在这一嵌入过程中,国际NGO逐步发现它和中国的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战略存在许多契合点,因而仍然存在着活动自身的正当性,但是同时国际NGO的独立性也会受到来自海外和地方的怀疑。  相似文献   
3.
发展NGO和社会工作机构作为主要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灾后社区重建的过程,普遍强调参与式发展中的赋权理论与策略.但在实践中,这种策略却遇到了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笔者持续三年参与的B社区重建实践,指出社区实际上处于迅速的灾后重建、城乡一体化以及社会管理改革的多元社会进程之中.各种力量对社区的多方面介入使得传统社区参与式发展理论难以应对.基于对社区重建中三种主要力量——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发展NGO——的分析,本文提出转型时期的社区发展需要社区骨干、公民组织与国家权力和市场力量建构合作治理的关系,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权力结构,真正形成对社区的有效赋权.同时这种赋权既不应该激化社区中官与民的对抗,也不应该使居民更依附于地方政府,形成新的内部殖民过程,而是能够推动官民合作,以创新方式解决社区问题,实现社区的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4.
草根NGO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朱健刚 《开放时代》2004,19(6):36-47
本文认为中国的民间社会正处于前公民社会状态,草根NGO面临着法律、人力、资金、信任、知识等五个方面的困境。作者通过介绍上海和广州的两个志愿组织案例,深入考察草根NGO中的行动者如何确立规范,如何设定发展策略,又如何建立组织框架,尤其是关注这些组织以及成员的志愿精神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中如何克服困境而促成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伴随着社区在我国大量兴起,人们的生活重心由单位转移至社区,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代替单位,逐渐承担起管理社区居民的事宜.这一转变导致长期依赖"单位包管"的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生活中包括生老病死在内的方方面面不再与单位过多联系,而直接与社区服务挂钩.社区因此成为中国城市管理改革,维持社会稳定的关键节点,而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成为提升基层政府行政能力、党在基层权威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只需动一下鼠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任何旅游目的地的图像和视频,有时候这些图像和视频甚至比亲身在现场还要来得清晰和美感.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旅游者要上路,只为一睹现场呢?这里的动机可谓五花八门,毫无疑问,对所谓本真性的探索总是旅行者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