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8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取消征地补偿上限对于提高征地补偿标;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入手,运用数学模型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取消征地补偿上限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满足征地补偿上限要求的人均耕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征地补偿上限的存在会促使征地者以《土地管理法》中不能超限的规定来进行低标准补偿,从而直接导致了征地补偿偏低,修改《土地管理法》、取消征地补偿上限规定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从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人手,运用数学模型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取消征地补偿上限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满足征地补偿上限要求的人均耕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征地补偿上限的存在会促使征地者以<土地管理法>中不能超限的规定来进行低标准补偿,从而直接导致了征地补偿偏低,因此修改<土地管理法>、取消征地补偿上限规定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对新一轮规划修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一轮规划对建设用地指标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平均分配。这种理念计划性太强,导致建设用地市场需求与规划指标计划分配的矛盾非常突出。新一轮规划更注重规划的区域化、社会化、市场化、动态性和实用性,在总体思路上与上一轮规划发生了较大变化。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在上一轮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不到一半时,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就几乎用罄,有些地方在编制新一轮规划时,充分吸取上一轮规划的“教训”,在规划指标上盲目求大,把可能用到的地方都圈为建设用地,形成新一轮的建设用地“圈地热”。上一轮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之间存在严重脱节问题,不利于规划的实施管理。在新一轮规划编制时,要抓住规划编制的重点,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做好规划编制与实施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开发商囤地的原因和危害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治理开发商囤地的对策。结果表明,获取巨额囤地收益是开发商囤地的根本原因,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执法不严则是开发商囤地的重要原因和直接原因;开发商囤地最直接的危害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同时还会导致房价高涨、调控失灵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而打击开发商囤地要从去除国民经济对房地产业的过多依赖、切断开发商囤地收益链条、完善法律法规以及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4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立国之本,关键是质量,而决定教育质量的至关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及队伍的稳定.我国学校教育肩负着祖国未来昌盛的使命,它的人才输出质量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成败.但是,目前学校教师"下海"已成为一种时尚,体育教师更是急先锋,暂且在学校稳住阵脚的也众多身心俱损、各有心思,伺机出击,另谋高就.学校体育面临师资短缺、流失和工作消极、沉闷挑战.这种现象与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开发商囤地是指开发商为了获取暴利而对土地采取的一种有意储集行为。本文首先对开发商囤地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深入分析,随后提出了治理开发商囤地的对策。结果表明,获取巨额囤地收益是开发商囤地的根本原因,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执法不严则是开发商囤地的重要原因和直接原因;开发商囤地最直接的危害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同时还会导致房价高涨、调控失灵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而打击开发商囤地要从去除国民经济对房地产业的过多依赖、切断开发商囤地收益链条、完善法律法规以及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对于简化农地城市流转决策过程、提高决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农地城市流转时序决策和区位决策提供一套先进的决策工具;系统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库、决策模型库、决策支持方法库、决策知识库以及人机接口五个部分;系统具有数据输入输出、图属信息互查、空间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颜爱民  朱红波 《消费经济》2006,22(2):74-76,79
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福利模式逐渐失去了激励作用。本文从消费行为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消费行为变化的趋势,指出弹性福利可以适应这种变化的原因,并对弹性福利模式的设计实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