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靠高新技术产业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当今国内外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带动西部大开发的内在要求。西部重点经济带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陕西关中和成—绵—渝两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对推动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出应确立依托西部高新带深化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从70所公立样本高校 “科研奖励办法”政策文本内容及其7类16种奖项共计651频次计量结果发现: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是奖励对象的重点;奖励对象多少与样本高校类型和层次呈反方向变化;各类型高校对ESI高被引论文等特别是教学型高校对各个等级科研项目存在严重的重复奖;科研项目奖励金额大小与高校类型和层次也呈反方向变化,一些教学型高校对各级科研项目奖励金额往往存在大于或等于科研项目经费本身等极不合理的现象。公立高校的科研奖励和奖励过度违背科研劳动及知识发展流程理论。最后提出对策:提高保健层,试行年薪制;保障基本承认层,提高声誉奖;完善和规范提高层与特别奖励层。  相似文献   
3.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经济体制背景、市场竞争态势和对外开放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这次西部大开发不能重复地走我国“二线时期”西部开发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开发的老路。必须高起点地走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推行的技术创新之路,树立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为代表的我国不少地区严重存在着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对称的现象。对此,人们从体制、资金、人才等多方面找了不少原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收效甚微。其根本症结原本在于陕西等地科技知识生产的性质来源和成果结构本身有问题,科技相对优势实际上是远离生产实际的基础研究成果(论文)的优势和壮国威型的国防科技的优势,这些成果和优势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很难也不可能转化为当地的经济实力的。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善科技知识生产的类型和结构,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丰裕的地区之一,但区内科技资源占有主体和创新实力存在国家强、地方弱,军工强、民用弱,高校科研院所强、企业弱等显著特征。以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契机,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统筹科技资源成功的经验,强化科技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探索科技资源流动共享机制、军民结合和科技互动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和对接强大的军工科技资源,制定科技人员评价考核激励政策,大力开展制度创新,逐步解决统筹科技资源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对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着单纯从技术角度理解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当成技术的创新和重大企业轻小企业,忽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以及片面理解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忽视企业之外科技力量吸收等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已严重束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大科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一般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科研条件,根据教学与地方经济的实际需要,将科研重点定位在把最新学术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上,广泛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定位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长链的中下游,突出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定位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与地方科技文化事业的结合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适应现代科技生产一体化发展规律的要求,科技型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相当多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大力创办科技小企业,在实践中形成了大学衍生模式、国区孵化模式、科研机构特制模式、大型企业派生模式和自主创业等5种模式。政府及社会各方面,要努力创造适应科技型小企业发展特殊要求的条件,推动其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析技工人才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技术工人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和我国企业技工人才技术创新的现状,并就如何发挥技工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虽然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在诸多方面存在一致性和互融互动性的联系,但其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不仅在创新要素构成的层次与边界,而且在创新活动的功能与定位等方面都与国家创新系统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陕西区域创新体系却存在着简单对应和复制国家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缺乏互融互动和区域内空间布局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陕西区域创新效益的提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