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贸易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以不断实现其中国化飞跃的历史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与相互促成的必然结果。尽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驱动作用的是那些内生性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即内生性动力机制,但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要真正实现其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研究是一门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中思想解放的宏观历史进程,以深入研究经济变革中的一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发展观为理论重点,以彰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创新优势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实践目标的学问。  相似文献   
3.
个体主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主体力量,现代市民社会的个性化要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个体主体的实践形塑;“个体解读——个体内化——个体应用”内在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微观运行机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个体主体的概念内涵彰显的是个体主体的本质存在,而其概念外延彰显的则是个体主体的多重本质表现样态。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指的是国家在一定的经济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体经济关系和经济运作模式。经济体制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计划集权型经济体制、市场分权型经济体制以及混合型经济体制,它们有着各自的理论诉求及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就其精神实质来说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新型混合型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进行了科学的理论诠释和实践诠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间阶级理论,对中国当前的小康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生性动力机制指的是所有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外在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实践表明,要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就必须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生性动力机制的逻辑基点、概念内涵及其外延。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来源于"刺激-回应"的历史实践。具体而言,基于中国传统的价值理性的自觉乡土想象与基于西方工具理性的自为物化幻影之间的矛盾关联和价值张力,构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一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多重模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作为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学问,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历史主体与历史客观之间的逻辑互动,是历史理解与历史批判以及历史阶段性与历史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内蕴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起源于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分离,它以对市民社会主体性地位的确认为基础,标志着民主、自由、平等、人性的解放及实现程度;政治文明越是向前发展,市民社会的自治程度越高,政治发展也就越是依赖于市民社会的社会性资源,政治文明的价值合法性危机也就越大;为此,必须从政治生态的理论视野出发寻求对政治合法性危机的可能性途径,形塑政治文明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概念。历史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理解社会主义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的逐步展开有着深厚的实践依据,凝结着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心血。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问题及其实践依据,这无论是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还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