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普特南、科尔曼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社会资本协会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社会资本这一概念逐渐被引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达斯古普特等,2005;Sobel,2002;格鲁特尔特,2004).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昶  温合瑶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20-23
文章借用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方法,依据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空间结构等数据,对安徽省工业化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得出了安徽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基本结论.指出了安徽省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特征。文章最后结合工业化理论,以安徽省为例,指出了制定促进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普特南、科尔曼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社会资本协会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社会资本这一概念逐渐被引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达斯古普特等,2005;Sobel,2002;格鲁特尔特,2004)。在1997年之后,社会资本这个研究领域迅速成为国内外经济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世界银行社会资本协会以“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格鲁特尔特等,2004),并且相关的研究仍然在进行着。  相似文献   
4.
隐性失业影响中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关城乡隐性失业研究为依据,计算所得1978—2009年各种情形下中国就业弹性的取值及其变动趋势较稳健地证明了中国经济增长就业带动能力弱。隐性失业仅提高某些年份的就业弹性,不能改变中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就业弹性暂时提高的原因是隐性失业劳动力真正失业后以很快的速度再就业。而经济增长就业带动能力弱的根本原因是就业基数较大的农业、国有与集体单位就业吸收能力不足,以及其他经济单位就业吸收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关键性资源的概念,探索绿色GDP与其他衡量经济体可持续性指标的理论基础以及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讨论用绿色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经济体可持续性存在的问题与绿色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技术上的困境,为扫清有关绿色GDP核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障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周飞  石昶 《中国高新区》2014,(9):108-111
正近年来,武汉禾讯信息发展势头迅猛,作为公司创始人,向涛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在他看来,同类企业,在新兴产业更发达的地区会成长更快。武汉高等院校众多,虽然培养了大量地理信息人才,但是留下来的却很少,公司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公司业绩增长不够快就意味着落后",向涛说。作为东湖高新区一家年轻的科技型企业,武汉禾讯信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比如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全球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约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四分之一,1990年这一比例已经接近一半,而2002年已上升到约占60%,估计为4.4万亿美元。再从服务业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来分析,1989~1991年服务业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比重为54%,2005年这一比重则上升到67.7%,主要发达国家达70%以上。由此可见,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正  相似文献   
8.
中国排污费制度监管环节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排污费监管问题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1)当罚金、超标排污费较高时,地方政府能否从超标排污中获得直接利益不是企业超标排污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2)若罚金与超标排污费较小,超标排污是企业较好的选择;(3)若罚金与超标排污费之和大于污染治理成本两倍,且大于政府监督成本,企业超标排污的概率与监督成本成正比关系,与超标排污费与监督成本之和成发比例关系;(4)地方政府所能获得罚金与超标排污费,以及必须承担的监督成本多少对超标排污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  石昶 《技术经济》2007,26(9):84-87
在借鉴西方跨期最优消费选择理论和相对收入假说所提出的"棘轮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中国的消费函数,鉴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模型单独进行检验,考察两者在影响消费的因素方面的差异,并试图找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不同特点,提出拉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