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港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在各地相继展开,各个城市机场临空经济区相继制定发展建设规划时,面临着同样两个关键问题,产业的选择与空间的布局。通过分析临空产业的特征、讨论空港经济区可能存在的产业类型,提出产业选择的普适途径;通过空港经济区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来分析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和发展阶段,讨论分析方法,总结因地制宜的规划要点,为今后空港经济区的规划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利益分配矛盾解析──以旧城改造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旧城改造是一项牵扯矛盾多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其中拆迁阶段的利益冲突尤为激烈.旧城改造意味着利益关系的重构,阐明了利益分配矛盾的成因,从制度、技术和实施三个层面提出了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 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 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 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 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 合三峡山地环境条件,提出景观格局规划优化途径,包括维育 山水生态活力、保护簇群核心生境、修复山地蓝绿景观,以及 管控生态要素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库区人居景观建设提供规划 方法和管控建议,以期实现生态文明语境下三峡人居空间景观 探索的地域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体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都市机能增长,推进都市空间高度聚集利用。在这个目标下,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规划体系,包括地下都市规划制度、地下利用的Master-plan①、地下空间Guideplan、地下交通网络规划、地下街规划五个部分。各部分针对地下空间的不同层面进行控制,相互补充,处理了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地下空间之间、近期与远期发展、各地下空间事业者、私有与国有土地地下空间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赵万民迁建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三峡库区城市(镇)搬迁规划与实施建设中,移民问题是一个关键。正确处理好总体规划与移民规划之间的关系,使其不矛盾,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城市(镇)移民进行搬迁安置,解决好对新、旧城的协调与利用关系十...  相似文献   
6.
对管式浆膜蒸发器运行中出现的板片爆裂、泄漏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的改进板片,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色空间不仅是链接城市聚居体各阶层的融合纽带,还是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重要力量.本文以城市绿色空间为桥梁.从城市绿色空间的内涵理解入手,剖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针对重庆市区域特点,提出了将"城市绿色空闻(空间)-城市环境艺术(视角)-地域文化(人间)"为一体的"宜居重庆"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管理过程是各种城市信息传播的过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传播者,传播技巧,媒介,符号及受传者等内容,研究人居环境作为传播媒介的本质功能,阐明传播绩效与建立在公众城市认识论基础上公众参与规划的关系.注重传播理论与方法在规划编制、社会协调与公众参与中的运用,强化公众参与、协调各类公共关系,保障城市空间的公众利益,促进城市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居环境发展中的五律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普适规律的典型特征.从环境学的角度分析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生态规律对我国传统人居环境发展演化特征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的梳理,结合文化基因理念的再认识,从文化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两个特性认识出发,建立基于文化基因传承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显性物质空间和隐性非物质空间的保护设计框架,并以重庆市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