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国有企业的督导机制和商业银行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金融债权现状是:有国有商业银行对其金融债权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因此应该建立一种国有企业督导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国有商业银行以大债权人的身份进行国有企业的董事会中享有”投票否决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海峡两岸合作举办风险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合作举办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和投资阶段选择问题,最后阐明了小盘股市的发展和合作举办风险投资基金的相关立法是海峡两岸合作举办风险投资基金的两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不仅对我国国库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构建和发展国库综合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契机。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建立和发展我国国库综合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日益走向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1999年11月15日和2000年5月19日,中美、中欧分别就中国加入WTO问题达成协议。虽然中美、中欧签订协议并不代表着中国已完成入世的程序,但由于美国和欧盟在中国入世问题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个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国入世的步伐正在加快。加入WTO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入世对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国际金融机构全方位合作与联盟的深入发展,我国金融监管和机构组织模式的变化正在或也将不期而至,可以预见,谁选择了适宜于未来金融混业发展的管理组织模式和架构,谁就将掌握中国未来金融服务业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正> 市场经济的导向势必对我们现存的经济体制乃至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比这种深远影响更有现实意义的是由此带来的理论和观念上的突破。因为深远的影响及影响程度还有待未来实践的证明,而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换和思想的解放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推动人们迈出走向市场经济之路的第一步。回顾和反思这一突破的历程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融资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与米勒(M.H.Miler)在其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管理》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该定理认为,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企业选择怎样的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MM定理在逻辑上的推理是成功的,但前提是舍掉了一系列现实的复杂因素,如税收、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等。MM定理发表以后,经济学家们逐步放松MM定理的假设条件,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修正的MM定理①…  相似文献   
8.
邱华炳  刘晔 《当代财经》2001,(12):19-22,78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早已改变了初期“汲水政策”的短期调节性质而呈现出中长期化的趋势,我国的财政政策在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上必须从初期简单的增债扩支上摆脱出来而更多地着眼于与中长期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内容相衔接,并针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制约因素寻找对策,以增强政策的效力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法国国库管理运作的现状,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金融跨业合作的中外比较及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国际经验看,金融分业管理并不必然意味着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条件下一样可以实现混业经营。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的跨业合作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并卓显成效;从组织架构看,投资控股型的综合类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机构突破现行法规实现混业经营的一个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