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正在背离比较优势的原则?今后中国是否要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该文试图通过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组成部分的测算,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增长性质和近几年来的变化趋势,以便为相关政策讨论提供一些实证依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1995年期间经历了一个TFP高增长期(为4.6%);而在1996-2001年期间出现低增长期(为0.6%),其变化的具体特征为:技术进步速度减慢、技术效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郑京海  胡鞍钢 《经济学》2005,4(2):263-296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正在背离比较优势的原则?今后中国是否要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组成部分的测算。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增长性质和近几年来的变化趋势,以便为相关政策讨论提供一些实证依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1995年期间经历了一个TFP高增长期(为4.6%);而在1996-2001年期间出现低增长期(为0.6%),其变化的具体特征为:技术进步速度减慢、技术效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一些生产率模型已经开始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在中国省级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以方向性距离函数为表述的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省级生产率绩效度量中的"技术效率"指标在考虑了环境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排名。我们的研究经验表明,本文所使用的模型,既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又继承了传统生产率分析技术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框架,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直观的绿色GDP推算方法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一些生产率模型已经开始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在中国省级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以方向性距离函数为表述的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省级生产率绩效度量中的“技术效率”指标在考虑了环境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排名。我们的研究经验表明,本文所使用的模型,既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又继承了传统生产率分析技术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框架,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直观的绿色GDP推算方法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应用DEA方法评测中国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本文将地区健康系统视为健康生产决策单元,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地区健康生产进行效率评测和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各年份处于生产前沿面上的省份各不相同,而远离前沿面的省份基本一致,总体而言平均健康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根据效率和产出可以将全国划分为六类具有不同的效率提高路径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在东、中、西部,东、西部和东、中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区人口密度与健康生产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公共健康投入比例与健康生产效率之间呈现并不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公共财政支出不当偏重倾向的结果;城乡居民在支付能力与健康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上恰好相反,这可能与城乡之间截然不同的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待遇相关,因而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医疗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结构差异、制度冲击及动态表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转型过程中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基于Kumbhakar(2000)的方法,我们将TFP增长分解为四个因素的变化。结果发现:(1)自1988年以来各地区工业部门的TFP增长率都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其首要推动力在于技术进步率的不断提高;(2)与此同时,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出现了恶化,而规模效率则从恶化走向了改善。(3)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对各地区的工业生产绩效的构成造成了普遍的冲击,而民营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受到的冲击最小。(4)通过分析绩效差异的源泉,我们进一步确认90年代末国企改革的制度性冲击促成了工业规模效率的提高,却导致了要素配置效率的短期下降,而劳动力教育水平和非国有经济比重的提高,则有助于促进工业技术进步、改善配置效率。伴随着制度变革的经济整体转型正从多个向度重构着中国地区工业化的版图。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经济转型的渐进式方法产生了持续的高增长。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越来越认为这种增长是"粗放式"的,主要是靠增加投入获得的。我们对中国改革时期的经济进行研究,发现改革的措施往往导致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一次性的水平效应。中国现在需要调整其改革方案以促进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市场与所有制的改革,以及开放政策,改善了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但加强建设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还需要更为深入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转型过程中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基于Kumbhakar(2000)的方法,我们将TFP增长分解为四个因素的变化。结果发现:(1)自1988年以来各地区工业部门的TFP增长率都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其首要推动力在于技术进步率的不断提高;(2)与此同时,技术效率争要素配置效率出现了恶化,而规模效率则从恶化走向了改善。(3)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对各地区的工业生产绩效的构成造成了普遍的冲击,而民营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受到的冲击最小。(4)通过分析绩效差异的源泉,我们进一步确认90年代末国企改革的制度性冲击促成了工业规模效率的提高,却导致了要素配置效率的短期下降,而劳动力教育水平和非国有经济比重的提高,则有助于促进工业技术进步、改善配置效率。伴随着制度变革的经济整体转型正从多个向度重构着中国地区工业化的版图。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1985~1994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国有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1985—1994刘小玄郑京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系)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从改革前的短缺经济的卖方垄断地位演变为买方充分选择卖方的市场竞争性地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市场化的发展会使...  相似文献   
10.
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京海  刘小玄等 《经济学》2002,1(3):521-540
本在1980年到1994年的700个国有企业样本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法和Malmquist指数法,以生产率的增长为指标,考察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绩效。与样本企业中的最佳实践企业相比,我们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普遍较低。尽管生产率增长引人注目,但这一增长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而不是通过提高技术效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国企生产率增长的概率明显高于小型企业。最佳实践企业存在于沿海省份的大型国企当中的概率也比较高。工资激励和职工学历对于生产率的增长有显的促进作用,企业开工率通过技术效率可在短期内影响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