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5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江苏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ADod指标、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江苏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份额分布情况,发现2000—2008年各个年份一级客源市场都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江苏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平均距离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对远距离客源地的吸引能力在不断的加强;江苏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布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客源市场在500km以内衰减较快,距离效应比较明显,500km以内的区域的比重占到了60%以上,500—2300km客流量呈现波动减少的特征;江苏国内客源市场的衰减规律遵循幂指数衰减,其距离摩擦指数为1.2095。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边界效应的两种形式,即质的边界效应和量的边界效应,并构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对行政区边界效应的度量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以1991~2006年为样本区间,对其入境旅游发展做了实证研究,探讨江苏与浙江、上海与江苏、上海与浙江之间的边界效应.通过邹检验(Chow Test)发现,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的经济水平存在结构性的差异,进一步的回归检验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存在一体化的趋势,但存在着量的边界效应.进而考察了长三角边界效应的演化情况,结果表明江苏和浙江之间的边界效应从有到无,上海与江苏的边界效应、上海和浙江之间的边界效应存在增大的趋势,并且上海与江苏的边界效应增大的速度明显地高于上海和浙江之间的边界效应增大的速度.最后.本文从旅游资源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直辖市作用、制度条件5个方面对演化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07,27(4):676-680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5)4个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既而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去探讨其背后的差异机制——规模分布。根据规模的变化,将长三角各市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类: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然后对14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城市职能、资源分布对差异和规模分布的影响。文章将为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旅游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闫闪闪  靳诚 《经济地理》2019,39(8):231-240
以洛阳市为研究案例区,通过对网络大数据和社会调研数据的融合、挖掘,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究洛阳市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所得结论如下:①洛阳市旅游流网络空间上呈现出"单核线网状"分布形态,具体表现为主城区网络最为密集,南部伏牛山旅游区、北部黛眉山旅游区网络相对稀疏,而其它各县市旅游区网络联系极其微弱的空间分布格局。②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整体密度较低,结构非常松散而且分布不均衡,中心化趋势明显且对核心景区依赖性较高。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是典型的核心—边缘型网络,但是核心景区对边缘景区的"涓滴效应"有限。③洛阳市旅游流网络"帮派"性较强,形成了内部联系紧密、外部松散的独立结构。洛阳市旅游流网络共得到24个派系,24个派系均呈现出以"龙门石窟、白马寺、丽景门"为中心的构造特征。④根据洛阳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可将洛阳市提炼为以洛阳市区为核心旅游区,北部黛眉山和南部伏牛山为次核心旅游区,其它县市为边缘旅游区的"一心两翼"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5.
依据依据各地专利数代表创新产业的发展情况,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数据为基础,从空间分析的角度入手,在省份、片区、东中西地区三个层面探讨了20年来中国专利数及其演化的过程。研究发现中国的专利数的空间差异非常明显,中国专利授予数主要集中在东部,并且在不断的南移,中国东南部的创新力的发展速度明显的高于其他地区,并在此基础上回归分析了经济发展对专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演化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旅游学刊》2006,21(12):43-47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不断深入.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阶段,并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归结为三类,即空间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模型,初步揭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作用机制、合成原则,以及不同演化阶段的主导力量和演化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菁  沙润  靳诚 《经济地理》2008,28(2):334-337
文章以1991—2004年长三角各个城市入境旅游人数为指标,运用σ趋同、β趋同两种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的趋同情况,结果发现:①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不同年份间变差系数、基尼系数稍有波动,但总体上存在呈下降趋势,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存在σ趋同;②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存在β趋同,1991—2004年的趋同速度近3.3%;③1991—1998年的趋同速度为4.58%,大于1998—2004年的趋同速度3.24%;④在考虑人口、经济条件的影响下,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的趋同速度大多集中在4.23%—4.30%之间,大于绝对趋同速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趋同的内外动力机制,即市场拉动、政府调控。  相似文献   
8.
9.
邵海雁  靳诚  钟业喜  毛炜圣  杨艳 《经济地理》2023,(3):109-119+161
深度认知共享单车出行与土地利用格局的协调适配关系是推动城市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共享单车和高德地图POI数据,采用双变量K函数和协同区位商方法,探讨厦门岛共享单车起讫点与城市微观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关联与依赖关系。研究表明:从双变量K函数分析看,共享单车起讫点与不同用地之间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不存在阈值效应;从全局协同区位商分析来看,居住和交通用地是吸引共享单车起讫点集聚的主导因素,休闲、工作和教育用地是次要因素;从局域协同区位商分析来看,共享单车起讫点与不同用地的局域空间关联格局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其原因在于不同用地的“人流虹吸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要素集聚效应作用于西部高度关联集群的带状延伸与片状演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