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信条,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教育是他们实现向上层社会流动的重要通道。然而,今天知识改变命运的正统观念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随着大众教育时代的来临,曾经的天之骄子遂蜕变成了落地乌鸦,有的大学生甚至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笔者认为,魏曦铭现象不是偶然,他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支持力量。从象征层面来看,大学期间创业,意味着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社会里,农民对读书仍抱有很高的期望,无论是传统的,读书可以光耀门楣的思想,还是现在的,教育能够改变命运的预设,这些都折射出乡村教育承载着众多使命。  相似文献   
3.
叶敏  马流辉  罗煊 《开放时代》2012,(6):130-145
对农业组织化经营推动力量的认识不应忽视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自主性考虑.在外来农民农大量导入的上海郊区,地方政府与官员之所以推动农业组织化经营不仅仅是出于一种规模经济效应的考虑,而是更多地出于一种“便于管理”的治理逻辑.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外来农民农在生产、生活领域对地方政府构成了相当大的治理压力,驱逐小生产者、发展农业组织化经营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治理上的不便利.这种农业经营方式的转换在理论上可以理解为:相对无组织小生产者,政府更加倾向于能够“便于管理”的组织化经营者,因为后者的存在意味着一种能够有效对接政府与农户的组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