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农业经济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土地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综述土地变化的生态效应,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及反馈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目前的研究多是针对单一因素或单一尺度的探讨,缺乏区域对比分析和交叉性的综合分析;(2)实际的案例研究较多,但是规律总结较少,对生态效应产生的过程和机理研究不足;(3)土地变化科学的理论体系不够健全,预测模型的构建有待加强.研究结论土地变化科学的研究应向着更加集成化、理论化和模型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府环境责任审计本质与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是一种管理工具,政府环境责任审计则是服务于环境管理的工具。从广义上来说,政府环境责任审计不但是政府审计的一种类型,也是国家环境管理的一部分。本文从工具论的角度对政府环境责任审计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本质是控制和创新领导干部政府环境行为的管理工具,通过影响领导干部政府环境行为,实现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工作目标。在对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又从区别于狭义环境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政府环境责任审计作为广义上环境管理活动的特征,从而为更好地认识与研究政府环境责任审计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构建半城市化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农村与城市间过渡性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将厦门市集美行政区域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等手段对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集美区适宜作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1.7%、15.4%和1.6%,与当地土地利用实际比较吻合。研究结论:构建的土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步骤可用于其他半城市化地区。  相似文献   
4.
关于循环经济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含义,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在内涵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及循环经济的哲学内涵 和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速城市化给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从结构、过程和功能三方面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属性,探讨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提出了要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必须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过程高效、功能完善,并从这三方面讨论了可持续城市化的内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得到控制,城市代谢效率不断提高,居民福利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交通满意度是乘客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一项直接反馈信息,反映了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在对厦门岛居民公共交通满意度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从住区尺度对居民的公共交通满意度进行了空间分析,然后结合受访居民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厦门岛公共交通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岛整体公共交通满意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满意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公共交通中快速公交满意度高于普通公交;公共交通仍然在居民常用出行方式里面占有重要地位。最后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生态城市内涵按“环境说”、“理想说”和“系统说”三种学说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了生态城市的特征,辨析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城市、田园城市、健康城市和山水城市与生态城市概念上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今后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比较,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总结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特征,包括: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提升促进城市化率及其年递增幅度的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城市化中前期,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共同增长,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发展进人质的提高阶段;海西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于城市.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期,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应重点放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促使各城市良性发展,并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群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