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19篇
经济学   49篇
综合类   5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将城市规模引入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探讨公共服务、城市规模对人才区位的影响机制,并且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244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城市规模对公共服务影响人才区位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只有当城市规模满足一定门槛条件时,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才能显著吸引人才流入;②全国层面的实证分析有效验证了理论预期;③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门槛条件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人才流动呈现竞争效应,中西部地区呈现集聚效应;④分城市等级看,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门槛条件差异明显,满足门槛条件时,加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吸引人才效果会更显著。最后提出基于城市规模和区域异质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工具.以生态文明为基点,从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程序性理论、国土空间规划四"部门"治理理论四方面来建构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提出:(1)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包含生态文明、以人民为中心及公平正义,这就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以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既能满足对自然资源干扰最小、对生态环境最友好,又能公平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准.(2)国土空间规划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耦合系统,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是对人与自然的活动在时空上的统筹优化安排.(3)国土空间规划是扩大实质性民主、践行生态文明的过程.(4)国土空间规划要构建"自然—政府—市场—社会"四"部门"相互促进、互补、嵌套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是影响农业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将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纳入理论框架,通过构建多区域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对农业收入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理论研究发现,提高农产品品牌化程度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本地农业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于周边区域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除农产品品牌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体现,全国层面的经验分析均验证了理论命题;分区域的检验呈现分异特征,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于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未来应全面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全国层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和农产品区域市场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是影响世界的重要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35年来,高速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使5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实现了年均10%的经济增长,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并正在快速地迈向高收入国家,其中,沿海地区绝大多数省市已经进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同时,我国城镇化避免了大范围失业、贫困和出现贫民窟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详细综述和分析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成因以及解决措施和政策后认为,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但是在制度和历史文化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上的定量化分析和研究还相当匮乏;提出要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构成和缘由进行分解,或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下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转移在当前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是中国区域经济缩小区际差距、提升产业水平的一个必要举措,是弥补以往发展模式弊端的一项积极经济行为。本文从多种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在理论上,重点从驱动力影响因素视角、国际产业转移模式视角和区域产业分工升级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论述;在实证上,重点综述了使用不同方法、不同地域层面数据、选取不同变量进行的产业转移实证研究。文章介绍的产业转移各类理论研究进展和模型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对产业转移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生态文明?一个地方自然生态好,是不是就是生态文明水平高?生态文明水平能够量化吗?能够替代GDP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吗?对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数"(ECI)的概念,对我国地区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科学测算和深入分析,作出了2007-2009年我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序。经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周刊》再度独家披露该课题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北京市供排水系统管理体制的现状,梳理了国际供排水系统主要管理模式的演化过程,比较了华盛顿、伦敦、巴黎、东京的供排水系统管理体制的差异。结合中国国情和北京市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第三产业分工协作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大城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正面临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问题,北京和天津尤为典型。京津两市相距不到140公里,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乃至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方面,如果能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不仅有利于两城市各自产业的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两市携手共同振兴北方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在京津经济基础比较分析[1]的基础上,探讨了京津两市第三产业的差别与联系。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经济基础方法。经济基础方法[1]通常都假设:a.整个区域系统内(这里指全国)没有产品和劳务的交叉贸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城市等级体系演化论题,提出通过纳入地方政府主体及其相互竞争机制拓展该领域理论拓展方向.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心地理论、亨德森城市体系理论等经典城市体系演化理论,以及纳入地方政府竞争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进而重点评述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城市等级体系演化理论,分别是基于线性无限延展空间和圆形跑道空间设定的经济模型.考虑到地方政府主体在城镇体系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影响力,本文最后提出了在新经济地理城市体系模型框架内整合地方政府主体,考察地方政府间基于土地和税收财政工具展开区域竞争的行为对城市体系演化的影响机制.这是在空间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上进行的开拓,同时对中国城镇化政策发展实践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