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国超过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聚在数十个城市群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与制造业增长息息相关。本文测度了2000~2015年中国2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并通过三重分解进一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如下:(1)2000~2015年中国2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不同城市群之间分化较为严重,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稳定上升,而西北边远地区的配置效率几乎没有增长。(2)城市群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稳健性检验以及使用方言距离和姓氏集中度作为工具变量的结果也支持此结论。(3)从空间分解来看,城市群一体化促进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城市间配置效率的改进,是城市内配置效率的2.5倍;从要素分解来看,城市群一体化对资本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大于劳动力配置效率改进;从结构分解来看,纠正不当配置在城市群一体化促进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过程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本研究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城市群和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矛盾,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深挖制造业...  相似文献   
2.
3.
秦蒙  刘修岩 《财经研究》2015,41(7):28-40
城市蔓延的经济与社会影响是城市经济学的前沿研究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城市蔓延对生产率作用的研究,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且相关研究多见于理论分析,基于大量城市样本特别是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很少.本文使用2000-2012年中国地级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借助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构造了专门的城市蔓延指数,并运用混合截面回归、面板随机效应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多角度的稳健性检验,最终证实:来自中国的证据明确地支持了城市蔓延不利于生产率提高的结论,其深层含义是当前我国城市内部还普遍存在空间集聚经济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蔓延对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似乎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秦蒙  刘修岩  仝怡婷 《财贸经济》2016,(11):146-160
近年来,“雾霾天”在我国很多地区频繁出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怀疑城市空间结构会对雾霾污染产生影响.本文综合利用PM2.5地表浓度数据、全球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人口分布数据以及经济统计资料,计算了我国各城市的蔓延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城市蔓延和城市规模对地级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会提高当地PM2.5浓度,人口规模的提高也会有类似的效应,而且,城市蔓延与雾霾浓度的同方向关联会因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减弱,小城市的空间蔓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空气污染.此外,工业城市经常有更高的雾霾浓度.本文结论具有如下现实意义:在城市内部空间规划方面,应该控制各城市尤其是小城市的无序蔓延,坚持紧凑式空间结构;在城市体系优化方面,应稳步发展中小城市,并适当控制大城市规模,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郊区化是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城市郊区化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FDI 作为各个地方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重要力量,其对中国城市空间的形态塑造作用却被忽视了。文章基于单中心城市模型的理论假设,将FDI 因素纳入分析城市郊区化的框架,通过全球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 人口分布数据和中国行政区域矢量数据构造了中国城市市辖区层面的郊区化指数和蔓延指数,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检验了FDI 对城市郊区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FDI 是促进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关键因素,FDI 占GDP 的比重每提高1%,我国城市郊区化的水平会相应地提高0.1%;(2)由于FDI 在我国存在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因此其对不同区域的城市郊区化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异,外资进入显著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城市郊区化发展,但外资进入对中西部地区的城市郊区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各地方政府应格外关注FDI 可能带来的城市低密度蔓延现象,并检视自身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威廉姆森假说认为,空间集聚在经济发展初期能显著促进效率提升,但达到某一门槛值后,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小,甚至不利于经济增长,拥挤外部性更倾向于分散的地理空间结构。本文基于巴罗(Barro)增长模型建立了门槛回归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域1978—2008年的数据对威廉姆森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考察了空间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效应,即没有达到门槛值以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但超出门槛值后,集聚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即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显著存在。研究同时还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趋同和发散并存的态势。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2005-2007年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考虑到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是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我们采用Heckman两步选择模型进行估计,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研究发现:行业外资渗透率对同行业内资企业的出口决定和出口强度都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外资出口强度对内资企业的出口决定和出口强度的影响却显著为负.这一发现与多数使用发达国家数据的研究结论相左.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282个地级行政区域1999-200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对地区市场潜能、就业密度与其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市场潜能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就业密度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却是非线性的,只有就业密度高于某个“门槛”值时,它对工资水平的偏效应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2001-2007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一个地区的就业密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都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但在忽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情况下,集聚经济的估计值明显偏高了。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容本文利用样本期为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为负的影响,这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预测相一致;中国各省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与东部区域相比,中西部区域银行集中度降低的益处更大,更能促进经济增长;在非国有化进程较快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区,银行集中度的降低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