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方林  宋帮英 《山东经济》2010,26(3):153-159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一直都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设定模型,采用五种物质资本存量和三种人力资本存量,回归估计资本产出弹性系数,进一步运用索罗余值法测算了不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组合下科技进步贡献率,发现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出相似的演化模式,最后探讨TFP与科技进步贡献率在考核经济绩效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原有基础和政策上的原因,造成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本文基于不变价格的数据,采用几种定量化指标,研究1952-2002年期间中国省际发展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的方法,实证分析了2004~2008年间中国30个省域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空间非稳定性。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支农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效果较为显著,且这两者在空间上会产生更大的变异,GWR模型与OLS模型相比,能更好地显示出不同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相邻省份间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存在空间相关性,而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也可能存在空间效应。利用30个省市1999—2008年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作用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GWR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仅是对变量均值估计,不能反映省域碳排放量在空间上的非平稳性。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技术引入空间效应,发现GWR模型比OLS模型具有明显优势: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能源价格之前存在内生经济关系;影响碳排放量各因素在省域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最后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为低碳经济实现提出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域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的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C-D函数双对数经验,采用五个解释变量,自建模型并引入空间效应研究中国省域低碳经济问题。得出:省域煤炭消费行为存在空间效应,溢出效应参数估计值最高达到0.1286,并随着距离逐步变小;煤炭消费量与产业结构、人口增长、资源禀赋、收入水平和人口、工业经济增长存在内生的联系,其中产业结构和人口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行为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较高的工业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伴随较高的煤炭消费量。为此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改进等,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7.
鉴于Dendrinos—Sonis模型应用在国内能源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文对中国30个省域低碳消费行为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整体上,中国省域煤炭消费行为体现出竞争性特征;但是煤炭消费行为竞争性和互补性特征会随着区域地理状况而存在差异。互补性特征显著区域,对煤炭产量或储量比较大的省域煤炭消费行为进行控制,会对区域内、外省域煤炭消费行为均产生最大的正溢出效应,对于竞争性比较显著的地区,能源结构的转化则最关键;省域能源产业政策会对周边省域产生联动影响。最后对结论进行验证,提出处理竞争和互补的区域协调政策:弱化竞争,强化互补是中国省域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重要原则,省域能源产业政策联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1—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各地区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各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并将其分解,再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少数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水平较低,各地区每年全要素碳生产率不稳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4%,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2%,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1.2%,全要素碳生产率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呈负相关,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省域R&D知识溢出的GWR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方法,对1993-2002年期间中国省域R&D知识溢出的空间非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传统的OLS只是对参数进行“平均”或“全局”估计,不能反映参数在不同空间的空间非稳定性;GWR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技术,可以反映参数在不同空间的空间非稳定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对R&D知识生产进行参数估计时,GWR模型与OLS模型有显著的差异;R&D知识生产的不同要素存在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10.
"高排放(高消耗)低产出"是社会公平正义在经济学领域出现偏颇的映照。文章引入福利经济学领域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发现我国行业碳排放量与能源利用效率差距很大,基尼系数分别为0.59、0.49;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探索行业碳排放行为存在不公平的关键因素在于要素禀赋结构不合理,行业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是碳排放行为不公平的根源;进一步测算行业碳排放量存在拐点,当且仅当单位能耗低于1.6-1.7万吨标准煤/亿元;1/3左右的行业能源效率需进一步改进,主要集中在能源采选业、以能源加工为主的冶炼业和以能源使用或转变为主的发电、制水、制气和化工等重工业领域。最后提出促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实现能源分配公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