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其研发活动能够在创新系统中形成溢出效应并影响其它企业的创新活动。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算高新技术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利用2009-2015年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股票行情数据,检验了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对其长期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层面,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对其股票收益率有正向滞后性影响。同时,在一定时期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显君 《经营者》2014,(22):52-54
一看恶性竞争就合并,这是胡闹。政府的确应该增强自己管理企业的水平 对于此次中国南车、北车的合并,如果仅从一致对外、防范内部恶性竞争出发,这并不构成两个企业合并的理由。中国政府管理企业的思维总是爱走极端,我反对这样的简单思维。先来看当初为何将南北车合并。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主导南北车分开、两桶油分开、联通电信分开,目的是鼓励创新,有竞争机制才能互相创新。  相似文献   
3.
李显君 《经营者》2015,(2):71-73
我个人喜欢这本杂志的角度,认为它对实践挖掘的深度和广度要超越国内的同类杂志我接触《汽车商业评论》时间不长,原来不知道有这本杂志。在商业评论类的杂志里,我只关注《哈佛商业评论》和MIT的《斯隆管理评论》,而国内已发行的那些"某某商业评论",我个人觉得既没有理论的超越也没有实践的升华,因此,这些最初模仿《哈佛商业评论》和《斯隆管理评论》的杂志经营得都不是很景气。  相似文献   
4.
产业价值转移与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主流理论是一种由内向外,主要集中于成本和全面质量管理(TQM)、营销及研发的战略思考模式,尽管外部环境分析作为必要的假设,但忽略了企业所在的行业不断发生“价值转移”现象或规律。本文提出,研究和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首先研究产业的价值转移规律,否则即使对产业竞争结构和内部资源把握得再准,也难以使企业获得充分的价值和持久的竞争优势。在这一思想引导下,本文分析了产业价值转移现象,并就企业如何基于产业价值转移制定竞争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归纳和分析了可能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R&D支出产生影响的6种内部因素,并提出相应假设。基于2003—2005年我国66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统计数据,验证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出口导向度、成长性、创新绩效及资本结构对汽车企业R&D支出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汽车企业的企业规模、创新绩效与企业R&D支出正相关;而汽车企业的成长潜力则与企业R&D支出负相关。通过实证分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鉴于主流技术追赶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国汽车企业的技术追赶实践,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的技术追赶模式及其绩效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追赶中采取的是混合模式,具体模式包括合资主导模式、引进主导模式、引进辅助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和合作开发模式;技术追赶模式影响技术追赶绩效,按绩效从高到低对技术追赶模式进行排序,依次为自主开发模式、引进辅助模式、合作开发模式、引进主导模式和合资主导模式;采用同一技术追赶模式的企业不必然获得相似的技术追赶绩效;新兴汽车企业的技术追赶绩效明显优于传统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7.
8.
“产权崇拜”与“产权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企改革通过“渐进式”改革走过了几个阶段: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从单项改革到多项改革,从单一深化到整体推进。可以说包括借鉴来的和我们自己开出来的所有药方差不多都用了,但医治国有企业的顽疾并未见效。  相似文献   
9.
“流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