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准确估算健康资本折旧率对把握我国人口健康资本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经典的健康资本需求框架内,正式引入年龄、环境与健康投资的异质性,扩展构建健康资本内生折旧率模型。基于永续盘存法基本原理,结合精算模型与生命表数据,对不同年龄、性别和风险假设下我国居民健康资本折旧率进行估算与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居民健康资本折旧率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中青年阶段折旧率缓慢提高、老年阶段加速上升;男性健康资本折旧率始终高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年龄对健康资本折旧率的影响下降,健康投资的影响则持续增强。提高健康投资回报率,是降低折旧率进而提高我国人均健康资本存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肖红叶  郝枫 《财贸经济》2005,(3):55-62,F003
资本存量数据是宏观经济运行政策研究的重要决定因素。资本存量核算比较复杂,在理论与技术两个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厘清。我国资本统计十分薄弱,数据可得性成为资本存量估算的严重制约。在我国经济增长研究中,如何准确估算资本存量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难题。学术界需要使用这方面数据,又促使很多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目的对我国资本存量进行估算。这些研究分别利用不同的假设和处理方法,这使我国资本存量数据出现了差异很大的众多版本。本文在对资本存量估算方法进行梳理之后,对我国资本估算现有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论。  相似文献   
3.
要素收入分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长期备受关注。劳动份额演进特征,集中反映收入分配随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国际与历史比较视角,发现劳动份额随经济发展阶段提高具有"■型"演进规律,"U型规律"和"要素份额稳定性"都可视为其阶段性特例。据此审视中国要素分配结构变化态势,剖析其问题及成因,并反思其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部门积累起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由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更高的二三产业转移产生配置效应,这是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采用总量生产函数分解方法,利用197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三次产业要素产出弹性动态估计结果,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劳动力配置效应进行重新考察.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国民经济和三次产业替代弹性时间序列,对两类"索洛猜想"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总量替代弹性和三次产业替代弹性均明显小于1,CD生产函数并不适用;改革时期替代弹性呈上升趋势,"索洛猜想1"得到有力支持;总量替代弹性介于三次产业替代弹性之间,且小于产业替代弹性加权平均值,"索洛猜想2"被明确拒绝。最后,就该领域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协调与发展成果共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众多文献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但对区域差异敛散特征及其变化速度的认识存在分歧。据人均GDP流量指标检验收敛性的传统方法,难以揭示资本积累与跨区流动的长期影响,需要由国民财富存量视角给出重要扩展与补充。研究发现:落后省区人均财富增速更快(存在β收敛),但无力遏止省际绝对差异持续拉大(不存在σ收敛);物质资本投资因高度市场化可迅速调整,人力资本流动对收益率差异有充分反映,推动Y/K与Y/H实现区域均衡(兼具β与σ收敛)。为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性,应注重对国民财富各类资本的“投资组合管理”,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以改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构与扩展了Pollard(1977)的三角分配模型,利用1978—2005年份产业省际要素分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政策模拟,以考察产品与要素市场价格体系对我国要素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比价变化对我国要素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深层经济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提高要素比价(w/r)、要素-产品比价(w/p)及农工产品比价,可有效扭转劳动份额(SL)持续下降态势。为改善我国要素分配结构,应提高经济竞争性,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理顺不合理的要素比价和产品比价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由替代弹性σ入手改进中国技术偏向测度。研究方法:基于改革时期省际面板数据估计时变替代弹性,将其嵌入改进增长核算法测算中国技术偏向,并以O&R法探讨国民经济与三次产业技术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σ<1且存在净劳动增强型(γ>0)技术进步,中国技术变化整体呈资本偏向,但存在倒U形变化趋势及明显的产业差异;分解结果表明,1979~1994年中国技术偏向由结构变化(组间效应)主导,1995年后由实质变化(组内效应)支配。研究创新:以时变替代弹性刻画技术偏向时期变化,据O&R法揭示技术偏向的总分关系。研究价值:改进技术偏向变化趋势测度,推动技术偏向总分关系探讨,并可促进要素收入分配研究。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依据结构主义增长理论,利用总量生产函数经济增长率分解方法,基于三次产业要素产出弹性动态估计结果,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劳动力配置效应及其变化规律进行重新考察.结果显示:三次产业劳动产出弹性差异明显,已有研究中直接用国民经济劳动产出弹性代替的做法存在很强假定性;基于分产业劳动产出弹性重新估算劳动力配置效应,发现其数值明显减小,表明已有文献夸大了配置效应;但其在不同时期更为稳定,说明配置效应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农民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有所减慢.对各种转移障碍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给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