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7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民增收和加速传统农业改造的途径有多种,但其核心问题是提高主体农户的农产品商品率.这对农民增收和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具有一系列重大意义.在如何提高主体农户农产品商品率问题上,关键是要明确其实现途径及制度、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3.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高速发展城市经济以减少农民、工业和城市扩散以适应农民兼业、政府财政对农民实行高补贴。现阶段,中国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是:农业规模经营没有发展、农民兼业程度低、政府财政支农力度过小。中国应当借鉴日本的经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城乡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强政府财政的支农力度。  相似文献   
4.
日韩农业现代化经验与中国农业经营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日韩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日本和韩国都是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上个世纪末,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0.03和0.04公顷。二战结束时,日、韩农业中的就业人数和所创造的GDP分别占相应总量的50%以上,属于传统且贫穷的农业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日、韩都经历过性质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实施的技术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荣善 《经济学家》2002,(6):115-116
有关传统论述只注重实施按劳分配的制度条件,即只将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似乎只要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就能自然而然地得以实行,并且不存在任何障碍.笔者认为,这种唯所有制论是不全面的.实际上,按劳分配能不能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计量劳动的技术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一)确立人力资本的个人所有权意义重大 第一,促进个人或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个人或家庭为什么愿意投资于教育?早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就作出了回答:"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  相似文献   
7.
论农民增收和加速传统农业改造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中国家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发展是21世纪世界农业和农业经济学六大前沿问题之一,我国也不例外。本文就提高我国农民收入,加速传统农业改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明确核心问题的意义、怎样建成核心工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9.
农路、农地和农场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三个最基础的工程.田间标准农路的兴建关系到农业机械化以及农民的最终解放;深化农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为了加速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农地重划"则是通过"互换分合"实现一户一块制,二者都是为了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标准化的农路和地块是发展现代家庭农场企业的基础条件,而家庭农场企业本身则是现代农业基本的生产组织形式,其发展依赖于农外就业机会的大量形成和现代农场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传统工业化战略的城市化倾向将资源和产业高度集中于大中城市,导致农村经济的弱化和城乡失衡。本文认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将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其实现途径是:通过产业规划,在大中城市与县域实行非农产业的分工和重组,通过市场机制和公共政策将更多的资源与“三农”关系密切的产业导入小城镇,并围绕“三农”来设置县域非农产业结构。促进“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