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两类通货紧缩的经济学特征分析及政策含义(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通货紧缩问题的争论近一、两年来,通货紧缩逐渐成为国内经济界、决策层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不同学者对通货紧缩的相关概念、基本事实、基本问题以及政策取向等方面,在认识和分析上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对于通货紧缩的定义主要持三种不同观点①。第一种观点是“三个特征论”。认为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水平三个指标的综合下降,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相伴随,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按照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水平下降标准的不同取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种认为必须是绝对量的下降,即货币供应量的负增长和经济的负…  相似文献   
2.
加快西部开发的外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条件下,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客观规律办事。”我们认为,加快西部大开发,需要积极引外资,以全面开发战略为核心,实行先开放,建设开放型的经济,这既是全球化时代参与国际他工和国际竞争、实施新的追赶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目前西部地区经济生活中改革与发展动力不足的必然条件。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大规模吸引外资参与西部的生产和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本,为中国和西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大节省西部地区获取最新技术的投资成本和时间成本,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就可能使西部地区从其发展伊始就纳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经济增长质和量和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3.
西部开发的外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西部开发已经成为中国决策者的强烈共识,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前景,也为世界各国投资者,包括港澳台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认为有效的人口规模调控,关系着城市发展的最终命运.从北京市人口规模过度膨胀的态势分析入手,提出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首都"四个服务"职能的履行,关系到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构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加以调控.而对人口进行必要的调控疏导应当注重策略和方式方法,应当以积极稳妥、正面引导、源头治理为原则,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调控北京市的人口总量.  相似文献   
5.
(二)危害型通货紧缩。危害型通货紧缩是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持续低迷引起的,表现为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产出缺口”不断扩大,价格总水平和产出增长率的同时下降,这种通货紧缩发生的程度比较严重,波及损益的范围比较广,对经济活动的伤害比较严重,因而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通货紧缩。图3 需求不足引起通货紧缩的原理图1.动态发展机制。需求不足所致通货紧缩的形成过程如图3所示,我们着重于分析价格持续下跌的动态过程。假设经济活动最初位于总需求曲线AD0和总供给曲线AS0相交的点0,产出为自然失业率时的自然产出率…  相似文献   
6.
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状,指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制定恰当的公共政策,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方面,深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产业创新和升级能力;另一方面,抓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衔接,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无缝对接。从处理好人口、经济和生态关系的角度,提出要改变人口向首都过度聚集现象,就必须完善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最后,围绕提升区域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促进人口迁移与区域协同发展、有效疏导首都人口压力等问题讨论了相应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的外资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西部开发已经成为中国决策的强烈共识,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前景,也为世界各国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提供了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农业企业化是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小农经济、条块分割为特点的传统生产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弊端。 第一,农户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太小,大大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 第二,由于土地经营规模限制了农  相似文献   
9.
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17,自引:2,他引:115  
农业企业是直接涉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如何在现实中国国情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概括地讲,农业企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逐渐成为一种适应形势要求的市场化、规模化和深度开发化的渐次高度化过程。制度存在合理性要依赖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与其他制度的兼容程度,以此判断是否进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配置。作为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农业企业化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内生的制度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土地要素流转问题、企业资金问题、企业家来源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央及地方政策应以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其基本出发点,引导实行经营规模的转变,积极、稳妥地启动和推进农业企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