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综合类   6篇
农业经济   31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农村经济》杂志是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从1981年创办到1995年12月正逢出版第100期,特表祝贺! 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上海农村经济》杂志围绕上海农村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战略,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上海郊区实际,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农村合作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乡镇工业、  相似文献   
2.
上海郊区乡镇工业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城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不可缺少的配角,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和国家财政收入是重要的一块,对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增强以工补农、以工补副的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壮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以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本的生活依靠,也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可见,土地问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的基本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必须处理好土地问题,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其中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决定》在“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中又首先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就上海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要求“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集体经济的决定精神,我们首先要完整地、科学地理解马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我国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与实践进行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阐述了以新型集体经济的理念改造传统集体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结构带来郊区“边缘化”问题   根据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在增加经济总量的基础上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城市郊区要率先加快实现四个基本转换,即实现郊区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换,郊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郊区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换,城市与郊区之间分配不平等扩大趋势向分配不平等趋势缩小的方向转换,逐步实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城乡一体化,实质是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民的经济、政治发展权益,可以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了加深理解、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讲话的基本精神,推进建设礼会主义新农村,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从理沧与实践的结合上,回顾思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及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不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无法成功地进行新民主义革命;建国以后,实际上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解决“三农”问题,也无法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认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本国情和建国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能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实践的经验教训。马克思恩格斯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从一般规律出发有过不少论述,对未来社会农业、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