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推动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内涵、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有待全面完善提高。研究结论:国外土地整治技术主要针对土地整治中的水土流失、景观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等3类问题,强调土地整理区从物种、地块到整理区的多尺度生态化整治与景观空间优化配置的统筹设计。中国现阶段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应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其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集成应用是主要发展方向。具体包括4方面的关键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地表值被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区系恢复与重构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生态化整治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的景观设计技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耦合的关键技术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青浦区、浦东新区和金山区为例,剖析减量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影响效果及机理,探索减量化实施对乡村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原始资料,经过三级编码过程,提炼总结减量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资源配置是减量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核心影响,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减量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直接影响,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和文化传承是减量化对乡村转型发展的间接影响。研究结论:注重减量化的规划引导,依托减量化政策大力推动产业升级、转移和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完善落实减量化配套政策,构建合理的减量化指标使用方和供给方之间的增值收益补偿机制,以及合理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的基本权益是实现减量化推进乡村转型发展目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郊野建设用地的优化利用对中国摆脱"高速低效"城镇化路径依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战略意义。基于实践和政策、研究的文本分析,可将新时期节约集约用地内涵解构为"5Q控制性框架+5E功能内涵"。运用上海98个郊野乡镇2010—2015年数据,基于5Q+5E框架构建评价模型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郊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度圈层分布、区域极化明显,而5Q指数和5E标准,可较好识别用地问题,并可作为用地指标分配、调整城市开发边界、用地审批、控制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4.
农地整治综合效应诊断指标体系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构建能较客观地反映和表征农地整治效应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效应诊断模型定量衡量农地整治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为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支持。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将农地整治的综合效应分为资源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景观效应,分别从这4个方面构建诊断指标;效应的表达用农地整治前后诊断指标值的差异表示,这种表达方式既能体现效应的变化方向,又能表示出效应的强度。研究结论:案例区的实证表明,农地整治效应的诊断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效应评估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客观评价城市周边乡村多功能特征,是分类制定精细化转型策略的关键之一.依据乡村振兴目标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和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案例,分别计算镇域尺度的生态保障(E)、农业生产(A)、经济发展(D)、休闲文化(C)、生活保障(L)5项乡村功能值,分析两个案例区不同乡村功能发展特征及其原因.从乡村功能优化的角度,结合乡村发展权保障、生态资源激活、城乡融合发展等政策与实践讨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城市周边乡村制定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政策、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空间配置权的政企共享,并以“需求前置”为导向进行规划的弹性调整;(2)整治环节要以“地位平等”为前提进行空间使用权重构,厘清多元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3)运营环节要细化空间收益权,坚持“权责一致”的收益分配,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规避资本主导运营的潜在风险,实现多方共赢。研究结论:乡村空间治理是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行动。资本基于合作治理的理念从上述三个环节嵌入乡村空间治理体系,重构乡村空间配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是借助市场力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都市郊区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提炼农村居民点整婵模式,并评价其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性及农村发展性.研究表明:金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受"三集中"相关政策主导,模式特点为:①政府主导;②市场化运作;③村民负担小,受益大;④置换成本高.评价结果显示:可达到较好的资源利用目标,并有效促进农村发展;经济可行性较差,政府角度资金平衡度为0.67-0.77,新增耕地单位成本达到350-496万元/hm2.该研究可为同类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GIS在农地整理土方计算及调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将GIS与农地整理相结合,探索农地整理土方计算与调配的新方法。研究方法:文章构建了农地整理区规划前后的DEM,在GIS平台中利用空间地图代数的原理得到田块的填、挖方量,并将此抽象为供需点,利用交替式定位 — 配置模型实现土方的调配。研究结果:本文以湖北省枣阳市熊集镇国家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上述方法,得到农地整理区待平整田块29块,需要开挖土方435120.86 m3,需要回填土方307809.00 m3;以交替式定位 — 配置模型为运算规则,最终确定直线运距为200 m的调配方案。研究结论:借助GIS平台,可实现农地整理土方量的计算与调配。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索在“人才—文化制度子系统—资源产业子系统”理论模型指导下城市周边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治理对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路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扎根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盘活利用是一个涉及资源、产业、文化、制度、人才等维度的综合系统。其中人才是连通其他子系统的枢纽;文化子系统为宅基地盘活利用提供了行为规范;制度子系统形成“自上而下”的宅基地盘活利用制度体系,并通过绩效考核和部门任务两个途径落实;资源子系统围绕宅基地整合了经济资源、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多维度要素,成为盘活利用的基础条件;产业子系统则给出了以产业带动宅基地盘活利用的三条路径,即发展特色产业、搭建产业平台、对接产业园区。研究结论:城市周边乡村宅基地盘活利用在治理上强调乡村人才的统筹作用,使乡村振兴的多维度因素形成“合力”,实现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引言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上海市各层级政府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乡村整治和建设工作,例如“五违四必”整治、“和美宅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等。通常这些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资本,市、县、乡镇等各级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