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巴西库里蒂巴(Curitiba)人口规模从1970年的100万增长为2010年的200万。在这一过程中,库里蒂巴成功地应对了人口规模爆发式增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城市病",被联合国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公交系统好、垃圾管理好、环境保护好。研究发现,这主要依赖三大关键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快速公交系统计划、绿色空间计划和绿色交换计划。这对我国同样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面临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的大量中小城市而言,有着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提出了城市更新范式社会形塑的理论逻辑框架:"空间正义(原因)——社区赋权(过程)——政策悖论(绩效)"。研究表明:(1)对空间正义的追求是城市更新范式变革的本质原因;(2)社区赋权作为推动城市更新范式变革的关键途径,通过社区组织或社区个体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3)社区赋权的绩效依赖社会自治土壤,可能导致政策悖论,需要审慎选择推进时机与力度。这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产业网络中非对称网络权力的形成机理,构建了非对称网络权力与产业网络空间组织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从我国台湾地区流行音乐产业网络案例的分析获得实践支撑。结论表明:在产业网络中企业因要素占有或支配能力差异,形成由技术权力区、渠道权力区和权力塌陷区构成的非对称网络权力,产业网络的组织层级与空间层级间呈现相互对应的海默关系,而企业空间组织行为的区位锚定效应进一步强化网络权力的非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条件下产业网络化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协调方式,是产业组织的创新.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突破了产业系统自身的边界,产业网络化合作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普遍选择,成为企业发展中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本文着重探讨产业网络的内涵,并对产业网络组织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网络的类型进行归纳,最后通过成本收益的简单分析探讨产业网络存在的效益空间.  相似文献   
6.
强调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加快推动我国城市转型发展。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构建了促进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城市转型的"网络权变—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理论分析框架,并从上海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城市转型的创新实践中获得案例支撑。研究发现,发展势差是诱发网络权变的原因,技术权变、渠道权变与复合权变是网络权变的过程,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与城市转型发展是结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网络权变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和推动传统产业突破"低端锁定"、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在理论分析物流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的空间经济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长江经济带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将物流产业区位熵系数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空间差异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上、中、下游各地区间的差异化特征明显.文章认为长江经济带各级政府在促进物流产业集聚时,应尊重市场规律,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充分调动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准确把握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经济溢出效应,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在区域内实现良性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外内城复兴盛行的"创新街区"建设,是新城市主义对创新的响应,这对我国城市政府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双创战略",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在"创新街区"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总结了国外典型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路径。研究表明:重新界定的创新街区概念,更能准确反映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定现象,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活力街区的"城市特质"为其本质特性;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创新创业企业、知识员工与地方政府等三个行动主体的统一预期,即创新街区可带来收益增加;创新街区建设的关键路径是塑造街区新公共利益,即通过社交型公共空间和办公型公共空间的塑造成功地激活街区的创新活力,特别是以公共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办公型公共空间成为创新街区的核心地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系统经济思想构建了技术、制度与产业组织协同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计算机全球生产网络形成演变过程进行再解读。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体现在要素全球流动与柔性生产的技术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形成以模块化生产和网络治理为特色的新技术制度系统;新技术制度系统促进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网络化,其空间响应的结果是形成全球生产网络。并通过对全球生产网络空间竞争性的分析引出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城市、城区)战略的关注,并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