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36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展抵押品范围是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思路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被寄予厚望,成为近年来农村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使用2010—2016年1 024家农信社和农商行的数据,利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在天津市蓟州区等59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涉农贷款供给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本文认为,现阶段农民住房面临着价值评估难、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抵押效果不佳。实证结果显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没有显著增加涉农贷款供给,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作用有限。本文在考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其他担保方式的替代作用、农地经营权抵押和“三块地”改革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着力做好农房抵押贷款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受让范围,充分挖掘住房财产权的价值潜力,缓解抵押物处置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现有农村互联网信贷实践所使用的贷款技术的多案例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信贷发展需要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农村互联网信贷能够开展业务的核心在于其直接或间接地嵌入一定的线下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契约执行难题,而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让上述嵌入机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以更低成本发挥作用;在第二个阶段,"线上信息+线上审核"的互联网信贷会成为缓解农村金融难题的重要方式。但是,无论在哪个阶段,农村互联网信贷都会运用到农村社会网络,其内在逻辑一定是"互联网+社会网",即技术逻辑和社会逻辑的结合。因此,农村信贷在引进互联网技术时,应更加注重其社会逻辑,即技术运用的社会载体及场景,实现"社会网+互联网",从而更好地促进金融普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农信机构贷款支农的角度出发,探究数字金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市场竞争,进而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鲶鱼效应”。理论部分基于市场势力假说,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放贷行为的影响;实证部分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的县级指数与县域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相结合,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结论如下: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激励当地农信机构提升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的投放规模和增长速度,表明数字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了“鲶鱼效应”。第二,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支农力度的正向影响主要来源于竞争激励机制,而现阶段数字金融难以在技术上对农信机构起到示范作用。第三,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还有助于降低农信机构的贷款利率,让更多的涉农主体享受到利率更低的信贷服务,真正推动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普”和“惠”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贫困县为例,论述了基于促进贫困户信贷融资、通过信贷资金资本化参与产业扶贫开发、分享利润分配、增进财产权收益、实现增收脱贫的精准化金融产业扶贫的创新机制,介绍和分析了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模式和创新机制从精准识别、贫困户产业开发参与模式和利益连接机制完善、多重风险防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探讨了金融普惠及制约金融普惠的因素、金融普惠的实现途径;其次点评了信息通讯技术在农村金融创新中的应用及其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机制、国际经验;最后在简单介绍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类型及其对我国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前景,并就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普惠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的政策性文件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减少贷款手续、创新贷款产品等方式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对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构成一定的压力.总体上能够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但是也存在服务对象“高端化”、资金规模约束、风险监管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促进金融“链接”程度和强化风险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8.
构建农村金融生态评价的理论模型,确立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定量分析对农村金融生态质量进行定量的描述分析,提出了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小银行在提供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方面的优势,小银行在收集、传递和利用"软信息"进行信贷决策方面,与大银行相比具有优势;同时,小银行因其结构简单、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能够控制代理成本。然后,采用实地调查资料和Logit模型,从需求端对小银行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透明度低的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向中小银行申请贷款融资,中小银行是小规模企业贷款的主要提供者。发展新的中小金融机构、防止中小金融机构通过跨区域合并而过度扩张是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种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业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最大瓶颈在于其缺乏可被一般金融机构认可和接受的抵押、担保物。农业担保公司通过担保机制的作用为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的供给,能有效缓解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但是,农业担保公司担保机制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其担保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