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青海金融》2006,(10):44-44
一是支农再贷款利率逐年上调,抑制了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性。从2005年1月1日起,人民银行取消了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下浮政策,调整为执行人民银行再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支农再贷款利率由2.25%提高到3.24%。从2006年1月1日起,一年期支农再贷款利率又提高到了3.555%,与2004年相比提高了1  相似文献   
2.
民间融资是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了解青海省民间融资的成因、利弊及其发展情况,我们组织人员以现场走访和分发调查问卷形式,按经济相对发达、一般、欠发达并兼顾与银行借贷关系多少和没有借贷关系的情况,对辖区一市14个县的600户家庭和200户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综合反馈结果判断,当前青海省企业民间融资活动趋于平缓,家庭民间融资活动逐渐活跃,且区域性差异显著,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西宁市、格尔木、互助县、化隆县和循化县尤为突出。一、青海省民间融资现状此次问卷调查,人行西宁中心支行按经营规模选定样本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西部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数据为研究基础,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在民族多样化且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如何利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本地经济并缓解民族冲突。借由青海省最具代表性的拉面经济作为案例,文章粗略分析了民俗产业在青海的未来发展空间以及潜在经济利益。结合青海的经济现况来看,当地政府不应该一味地学习中国东部的成功案例,强行大力发展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反之,应当积极审视当地的竞争优势,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产业来充分实现少数民族的就业转移、提高少数民族的收入水平,从而也间接达到缓解民族冲突、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的。深入研究青海省的经济形势以及发展方向,不仅能够为其他处于相似环境的省份(例如,新疆、西藏)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也能够为不少地处偏远的多民族国家提供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样本。  相似文献   
4.
5.
6.
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与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隆县是青海省农业县之一,也是青海省油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谋划今后一个时期化隆县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结合化隆县县情和特点,重点论述了化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与要点。  相似文献   
7.
水利是化隆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隆县地处黄河上游,是青海省农业大县之一。县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水利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吴洪波 《时代经贸》2013,(4):187-187,190
消费结构的研究以已经实现了的消费为基础,有利于真实的了解特定消费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其生活改善情况。一定的消费结构不但反映着供给系统满足消费需要的状况和水平,而且也体现着消费需求的新变动和新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农民消费结构,对于制订青海省化隆县农村各项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农民消费,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搞好金融惠农工作,化隆农行在人民银行支持协调下,截至2012年底,在全县建立“新农保”代办服务点85个,安装转账电话85部,累计发放金穗惠农卡24601张,覆盖化隆县18个乡(镇),246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县域转账电话“村村通”全覆盖的目标,延伸了农村金融服务,既便利了农(牧)户生产生活,又填补了乡镇金融网点空白,达到了便农、惠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青海金融》2005,(9):26-28
近年来,化隆县各族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l号文件,树立统筹协调、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奔小康,把劳务输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阳光工程”,并有效推进。为了使外出人员懂法守规,掌握一门技术,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技术含量,县政府陆续在创业经营和务工人员较多的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劳务维权与服务工作站(办事处)56个,选派工作人员87人的基础上,2005年又把劳务输出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主要内容,狠抓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