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2篇
计划管理   37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25篇
运输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30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4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大部制”改革.这项改革可以化解政府部门中存在的政出多门的权限冲突和职责交叉、机构重叠的矛盾,有助于简化公务环节和手续,规范各级各类行政审批工作,从而提高政府及其部门对国家政策的执行效能.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运行机制再造和政府组织架构调整的统一,注重“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部门大量合并、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三大环节.从2008年开始,相应的大部制改革及运输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见表1所列).  相似文献   
2.
刘娇 《改革与开放》2014,(15):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需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健全各部门的职责体系。国务院机构的改革主要是优化配置政府内部的权力,职能转变的目标则是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清。目前我国的大部制改革进程尚处于初始阶段,借鉴西方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模式,在大部制改革的启示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对中国政府大部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逸 《改革与开放》2014,(15):38-40
经过几年努力,虽然我国大部制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公务人员对改革认识过于表面化,将改革定性为行政部门的合并与基层公职班底规模的调整。事实上,大部制改革是建立在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上,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型,通过转型调整行政资源的配置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系统。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对我国大部制改革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31):85-86
AB岗工作制主要解决顶岗岗位一般性、事务性的工作顶岗,存在一定局限性。该文章以AB岗工作制为基础,详细阐述了探索形成的ABC岗负责制工作模式,包括ABC岗设置方法与要求,ABC岗权利与义务,工作要求,熟悉顶岗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激励等具体措施。该模式适用于"大部制"组织内短期、长期顶岗,既解决一般性、事务性工作,也解决复杂性工作,还强调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国金融监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现行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组织体系将无法适应金融开放与金融创新以及混业经营带来的风险。金融监管大部制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模式。金融监管大部制的实现要循序渐进,逐步独立于政府其他机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地相继组建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机构合并后,原劳动保障和人事信访工作在数量上出现了叠加,处理上变得繁杂,矛盾也更为突出。如何及时有效地做好信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是当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访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不同层面和范围进行了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随州模式、深圳模式、成都模式、富阳模式及顺德模式等五种模式.这些大部制改革模式对我国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据此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加深大部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呼唤大部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讲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时候,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同时再次提及大部制,要求“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在相关专家看来,这意味着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即将展开,有乐观的观点认为,新的改革方案也许组建新一届政府时诞生。  相似文献   
9.
大部制改革通过对行政资源存量的整合和结构的优化,改善机构横向协调性,提高其行政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寅 《中国报道》2013,(4):38-39
此次大部制改革涉及交通、卫生、能源、文化等众多部门,官员、专家、媒体对此次改革的机构调整的讨论也一直未停。宏观话题自然值得讨论,但普通百姓关心的小事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