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8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104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24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37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86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梅气鼓鼓的推开门,把皮球往沙发上一扔,指着电视机对妈妈嚷道:“妈妈妈妈!你说,电视和广播,谁是好人?!”梅梅的小脸儿憋的通红,委屈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妈妈被梅梅的话弄愣了,思索片刻。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我的小淘气儿,你这是又上哪儿疯去了呀?谁把我们梅梅气成这样啊?”  相似文献   
2.
快说“行”     
《企业家天地》2004,(10):28-29
我家几代人都经商。当年,祖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做小生意,后来,他们开了一家童鞋厂。我父亲则白手起家,办起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母亲在丹佛经营着一家绿色食品店。我从十几岁起,就常在店里帮妈妈干活,亲眼看见母亲的店从小到大,生意很成功。我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学他们的样子,创造自己的商务领域.  相似文献   
3.
王凤敏 《中关村》2008,(1):84-89
2007年9月10日上午,北京市培智学校宽大的操场上,为庆祝教师节举行的盛大校庆会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4.
商振 《新前程》2007,(7):80-81
企业在处理员工生育时,往往大量地储备“替补”,对“妈妈员工”而言,这些“替补”都是她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5.
巫凉 《华商》2014,(6):53-53
爸爸被查出身患肺癌那天,妈妈并没有表现得过度伤心,她只是怔了好久,然后悄悄抹掉了眼角的泪花。 爸爸也很冷静。在详细咨询了医生、得知化疗的过程和结果后,他独自在房间里待了一天,出来吃晚饭的时候宣布,他拒绝治疗。在我和妻子小季的劝说和反对声中,妈妈始终沉默着,一声不响地往爸爸碗里夹了几筷子菜。  相似文献   
6.
栾军 《现代班组》2011,(9):42-43
本期人物:主持人(一杆老锵)侃客(晴天娃娃、路易登登)本期话题:“裸婚”需勇气 路易登登:蜘蛛问妈妈为什么要让他娶蜜蜂。妈妈说:“蜜蜂是吵了一点,还住在集体宿舍,但人家好歹是个空姐啊!”“可我比较喜欢蚊子妹妹耶!”“不要再想那个护士了,打针都打不好。上次搞到我水肿。”  相似文献   
7.
Q:你印象中最难忘的一个父亲节是怎么度过的?收到或送出过什么特别的礼物?:说起来惭愧,没送礼物,但会大家一起吃饭,说声父亲节快乐、节日快乐这样语言上的祝福。对我触动最大的一次是在2011年妈妈的生日,我买了蛋糕回去,妈妈很喜欢,随口说了一句:蛋糕还挺好吃的,以前没吃过。吃蛋糕这种习以为常的事,妈妈竟然没有尝试过,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刚好2012年元旦,父母结婚30周年,我在网上预订蛋糕寄回老家,他们收到特别开心。其实我是在弥补自己,中国人比较含蓄,但在节日里给父母一些小惊喜,这些锦上添花的事情举手就能做到。  相似文献   
8.
周笛 《乡镇论坛》2014,(17):32-33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非常羡慕别的小朋友,他们的爸爸妈妈能来看他们搞活动,我的爸妈却回不来。”“爸爸妈妈,我很想你们。”“我最想要的礼物就是爸爸妈妈快点回到我的身边,一直陪着我,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汪培珽简介】她,毕业于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在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深感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策略,在幼儿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她一边养育孩子一边写作,先后写了《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管教啊,管  相似文献   
10.
全心投入,却带来相反结果一个孩子如果享受过于"职业化"的待遇,由全职妈妈(爸爸)照顾,甚至仅仅因为父母过于重视孩子,把孩子的前途未来看得比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重要,其结果往往更容易导致教育失败。这个结论,是我们大众认为不应该出现的事情:专门让一个人来全面负责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这种慷慨投资理应带来丰厚回报,孩子应该更加优秀才对。这也是全职妈妈们的初衷和愿望,怎么可能还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