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06篇
  免费   1093篇
  国内免费   529篇
财政金融   71688篇
工业经济   10503篇
计划管理   28255篇
经济学   34112篇
综合类   12928篇
运输经济   923篇
旅游经济   435篇
贸易经济   42356篇
农业经济   12517篇
经济概况   42655篇
信息产业经济   704篇
邮电经济   1152篇
  2024年   1018篇
  2023年   3886篇
  2022年   2734篇
  2021年   4257篇
  2020年   4803篇
  2019年   5068篇
  2018年   2024篇
  2017年   4463篇
  2016年   5840篇
  2015年   7646篇
  2014年   17926篇
  2013年   15736篇
  2012年   18965篇
  2011年   20235篇
  2010年   17256篇
  2009年   18489篇
  2008年   17549篇
  2007年   14558篇
  2006年   12694篇
  2005年   12045篇
  2004年   10892篇
  2003年   9714篇
  2002年   6941篇
  2001年   5731篇
  2000年   5332篇
  1999年   2050篇
  1998年   1502篇
  1997年   1509篇
  1996年   1543篇
  1995年   1322篇
  1994年   1564篇
  1993年   884篇
  1992年   520篇
  1991年   555篇
  1990年   438篇
  1989年   253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8篇
  1958年   15篇
  19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基建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5—2021年中国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三种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新基建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基建发展能促进产业高级化水平,改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状态,提升产业合理化水平;新基建通过发展物联网和激励城市研发创新两种间接路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新基建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受到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调节作用,在地方政府合理的行政管理下,新基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新基建发展对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和大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绿色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双重作用下,产业协同集聚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影响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以及更高的拐点值,且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及绿色技术进步“双引擎”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可为如何依托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浪潮即将到来的背景下,我国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新基建项目,希望可以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而在此过程中,创新创业是重要的驱动因素,它决定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效果。文章将深入探讨创新创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策略,以期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机电工业》2021,(3):46-46
2020年,有色金属行业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传统产业控产能、促转型,加快高端产业强基础、补短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行业运行整体平稳。―、产量平稳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168万吨,同比增长5.5%,增幅同比扩大2个百分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四季度企业信心指数为50.1,连续两季度保持在临界点以上。  相似文献   
5.
宁萍  任飞 《进展》2021,(1):4-5
针对新冠疫情影响下重庆市铜梁区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了铜梁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包括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分析了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疫情影响下铜梁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庞渤  耿稚雨 《经济师》2023,(11):131-132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银行业必须立足“三农”,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加大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信贷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文章通过对数字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及面临的问题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银行业实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积极探索和实践具备农村特色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保险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保险产业的深度融合产物,其本质是创新保险生产方式,通过保险经营与服务的改善,以达到提升保险生产和服务效率的目标.互联网保险凭借保险行业理念创新、营销和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创新以及渠道建设拓展创新重塑了保险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中国传统保险产业发展的滞后已经远落后于社会大众需求,因此在传统保险互联网化转型过程中将面临法律存在非完备性所导致的法律风险、技术安全风险、金融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强对互联网保险监管机制、侧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建立混合型人才储备推动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5年12月《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破解县域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定位县支行,寻求外部履职的最优途径,使其高效发挥央行政策末梢和支持地方金融与经济发展功能,成为新的课题。县支行要正确认识普惠金融带来的战略机遇,充分认识到强化履职与发展普惠金融的目标一致性和行为一体性,用更加宏观的视角准确定位,以更加多元的手段发挥功能,实现高效履职与创新发展。本文分析了县支行面临的履职新形势及困境,提出了以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履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顺应金融类学科发展趋势,各高校金融类专业纷纷设立金融计量学课程,但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却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也面对一些困难挑战。鉴于此,在分析了国内金融类专业金融计量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今后改进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