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367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58篇
经济学   145篇
综合类   48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32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牌》2019,(18)
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期望绩效反馈指企业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之间的差距,是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影响内部控制的资源投入,直接影响内部控制质量,也可能会触发例如战略调整等企业行为,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期望绩效反馈对内控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期望绩效反馈落差会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抑制内部控制质量的下降;期望绩效反馈顺差会抑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加剧内部控制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3.
加工贸易进出口在我国外贸进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顺差对促进外汇储备增加、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的升值压力。该文从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角度出发,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态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和规范加工贸易,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1994年到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是“双顺差”结构不断强化。1994年-2006年,我国连续13年出现了经常项目顺差,并且顺差规模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达到1608亿美元和2499亿美元。2007年前7个月,仅贸易收支顺差就达到1368.2亿美元。资本账户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过一年逆差外,也都是顺差状态,主要源于直接。投资账户外资的持续不断流入,2006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总体呈平稳运行状态。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做市商制度、询价交易方式、一级交易商制度和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先后推出,进一步完善了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丰富了外汇市场交易品种。人民币在上下起伏中缓缓升值,波幅明显增大,弹性明显增强,市场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及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可以是1年、1个季度或1个月),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账户可以分为三大类: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从1994年开始,我国的国际收支不  相似文献   
7.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央行多次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在今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是物价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学者们对当前的物价上涨提出了各种观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中国目前的对外开放是引致物价上涨的新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国际收支顺差占用了大量的人民币,并构成MO发行的主要原因。我国关于对外开放与国内物价波动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并侧重于汇率、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等因素对国内物价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外汇储备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的状况,分析了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及其高速增长形成的原因,从理论和实际角度分别探讨了这种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利弊,并得出现有外汇储备不会对我国宏观经济构成大的负面影响的结论,以及在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促进本国和对外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在外汇储备方面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丽 《价值工程》2006,25(10):131-134
国际收支平衡表不仅综合记载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的情况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其消长对比情况,而且还集中反映了该国的经济类型和经济结构。2005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巨额顺差,具有鲜明特色.透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问题所在,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倩 《时代经贸》2007,5(12Z):89-90
中国的双顺差问题由来已久,但由于近年来其增长速度的不断攀升,国内外针对该问题的争论也越发激烈起来。本文从中国双顺差的现状出发,对双顺差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并在总结中国双顺差的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双顺差及其相关问题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