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29篇
工业经济   79篇
计划管理   136篇
经济学   212篇
综合类   53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40篇
农业经济   43篇
经济概况   22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2.
《经济师》2015,(8)
资源型区域是一种因资源而兴,又因资源枯竭而陷入发展危机的区域。文章从对资源型区域率先转型发展的定义研究开始,对资源型区域率先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可以通过加强人才建设、利用外部援助、加大政府的推动作用、发展绿色产业、净化人居环境等途径,来进一步促进对资源型区域率先转型发展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4.
一、引言 2008年7月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4%、35.3%和28.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中西部加速,东部减速的趋势。由于国内外贸易环境恶化,珠三角和长三角靠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的阵痛时,工业大幅减速、外资投资下降,面临企业外迁、倒闭潮流。部分港商、台商选择将企业迁移内陆,加速了中西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陕北志丹吴起两县依托资源优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两县典型的资源型县域经济,在陕北乃至西北的资源型县域经济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发展势必要拉动现金投放量的增长,然而巨额现金在社会上循环其负面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加强资源型县域的现金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可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是人类谋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物质来源,是社会生产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自然资源的状况如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而根据其禀赋条件的优劣、存量的多寡以及一个地区对当地或外地资源的仰赖程度所构建的产业经济特征,从地理经济学的角度将区域划分为资源型经济区或资源约束型经济区。  相似文献   
7.
《贵州农村金融》2006,(2):18-19
2005年,我行创新发展思路,抢抓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建设资源型银行发展战略,加快信贷结构、客户结构调整步伐,建设资源型银行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煤炭企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在煤炭资源储量逐步枯竭的情况下。如何抢抓机遇、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煤炭资源枯竭型企业实际,是新形势下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袁占亭 《发展》2008,(7):24-25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核心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支撑,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甘肃省白银市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凝练项目、壮大产业、改善民生、优化环境,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宋芳 《发展》2006,(8):49-50
"十五"以来,甘肃经济发展比较快,为"十一五"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甘肃的发展还比较滞后.随着资源支撑能力的减弱,资源接续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从发展阶段看,甘肃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差较远,全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甘肃还处于工业的初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是在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甘肃则面临着实现总体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双重任务.笔者认为,今后5至15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着重解决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