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60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47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众商务》2005,(4S):27-27
2000年5月,原告张某某将其摄影作品及字说明交给深圳万科内部发行的《万客会通讯》发表,并收到了后给付的稿酬40元。后来,深圳万科未经张某同意,又将该相片刊登在一家纸质媒体上作为一个新开发楼盘的广告宣传图片。张某某认为,深圳万科未与自己协商就擅自使用自己的作品,并用于营利目的,构成对自己作权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正10年,弹指一挥间。依然清晰地记得周刊创刊前的一天,季晓磊总编第一次跨入作为周刊前身的那个内刊编辑部的情景:看着几台破旧的办公桌和两台简陋的排版电脑,他脱口而说:"像个小作坊"。没人会想到,这个"小作坊"在他的领导下10年间发生了惊人蜕变:一举步入全国财经媒体十强。  相似文献   
3.
赵岩 《新经济》2011,(7):58-59
企业内刊的作用不仅仅是获得阅读快感这么简单,它的品质、精神和企业的品牌形象一脉相承,它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影响一大批有态度的公民——他们绝对是你的潜在顾客。  相似文献   
4.
一路走去     
2002年的一个夜晚,在深圳福田某农庄,池塘边的连廊下,一边谈笑风生一边举杯痛饮。 那是我和张红喜的第一次见面。十年前的红喜兄,已是一家行业杂志的主编,而我才被公司从保安员提拔为物管员没多久。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记得红喜兄见到我时的样子,他一面站起来帮我拉开椅子,一面用力地同我握手,而且一面还背出了《我在天安守大门》中的第一段。这让我感动,更让我诧异,这篇拙作是我当年做保安员时的心灵写照,两年前曾发表在公司内刊上,没想到红喜兄不仅看了,而且竟然还记得如此清楚。  相似文献   
5.
一份企业内刊,任其“打扮”得再怎么花枝招展,若是内容和文字粗陋,就如同胸大无脑的女人一样,看着惹火,却不能带来不凋的新鲜和持久的依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纸质媒体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而企业内刊却逆流而上,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企业内刊的价值何在?肩负的是怎样的使命?在回答这个命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从当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做一个多视角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8.
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外化表现形式,也是企业信息上通下达的沟通渠道和舆论宣传阵地。现在很多企业都出版自己的内刊,但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内刊的作用,更有效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内刊人所明晰的。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上的内刊里,同样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所以还要百度一下淡雅的色彩、大片的留白、简约的技术关键词,是翻开百度《简单》周刊(The simple)后给人的第一印象,而这正体现了百度素来的公司文化,也是创始人李彦宏气质的延伸——他恨不得把整个互联网浓缩成一个简单的搜索框。  相似文献   
10.
与新闻名家对话与业内报刊交流与同行企业牵手为了提升业内企业报刊的办报办刊水平,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起到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反映问题、宣传企业,达到通过办报办刊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预期效果,本刊将举办首期房地产业企业内刊新闻短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