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35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24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0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4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琳琅满目的经济思想遗产中,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言,在他的巨著<史记>中,专门写了<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两篇阐述中国最早的自由经济思想的宏文.其中的某些精辟之处,可与1800多年后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相媲美.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经济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司马迁对汉以前的工商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方面的概括 ,其经济理论要旨大体可以疏理成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一定程度上 ,肯定了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的合理性 ,并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二、肯定了商业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赞扬了工商业者的卓越才能 ;总结了商业活动的若干规律 ;三、明确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弱兴衰的基础 ,也决定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四、揭示了物质财富的占有状况 ,决定着人的社会地位的真理。五、提出了工商业自由发展 ,反对官工官商的经济总政策。  相似文献   
3.
4.
《商》2016,(13)
两汉时期,我国出现了两位史学大家——司马迁与班固,他们分别著述的《史记》与《汉书》是我国纪传体和断代体史书的滥觞。这其中的《史记·货殖列传》同《汉书·食货志》乃是司马迁和班固在经济思想理论方面的集中论述,反映了他们二人对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5.
心茶一瓣     
王蒙 《秘书》2013,(1):25
●我们中国产生过孔子、老子、孟子,产生过屈原、李白、杜甫、司马迁、曹雪芹,我们还有齐白石、徐悲鸿、鲁迅。有一批这样的人,和没有这样的人是不一样的。我们不但需要古人,也需要帮助和尊敬今天的文化巨匠。有了这样的巨人,民族的气势是不一样的,它的信心是不一样的,它的尊严是不一样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文化上的代表,应该有自己文化上对全世界的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白圭的成功,在于他的审时度势和务实进取,既能分析探索经商中的客观规律,又能远离小富即安和唯利是图提起古代大商人白圭,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或者了解一二。实际上,历史传载他是中华民族的经商祖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汉时期桑弘羊和司马迁两人的不同社会背景和提出的经济举措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对我们当代的经济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由《文心雕龙·史传》引发对《史记》在汉代传播接受情况的论述,《史记》由于其特殊的思想内涵在汉代的传播过程中显得极为艰难,但是即便是增删后的《史记》也无法遮盖它原有的光辉,文章从史学和文学两个角度分别阐述《史记》在汉代的传播与接受状况,进而显现出《史记》特有的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9.
《发展》2009,(4):158-158
徐霞客从小就对考取功名不感兴趣,总想着有一天,能远走高飞,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次,他把《山海经》给带到了书馆里。先生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课,他却在下面看自己的书。先生责问他,徐霞客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长大了要去做司马迁、班固那样的人,像他们一样游遍天下。”先生听了,非常生气,就把这事告诉了他父亲。  相似文献   
10.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对吴起之死评曰:“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驱,悲夫!”但细读该传,总觉得司马迁这个评语并不公道,吴起生于卫国,先后效力于鲁、魏、楚三国,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将才和相才,然而最后被楚国贵族乱箭射杀,确是历史上令人为之掩涕的悲剧人物。但是,铸成这一悲剧的,不是吴起自身的“刻暴少恩”,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扼杀了这一位天才的英雄。人才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吴起所处的战国初期,是我们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折时期。群雄争霸,诸侯兼并,奴隶制度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