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秘书工作》2011,(11):1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又号支指生、枝指生、枝山等,苏州人。擅诗文书法,才气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书法造诣尤深,兼擅诸体,融会贯通,蜚声艺坛,是"吴门书派"的杰出代表,与文徵明、王宠、陈道复合称"吴中四家"。  相似文献   
2.
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与唐寅、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一生,如王稚登所言:“公之一身,山河灵淑,海胡之肆,悬黎结缘。发为文章,日星光焰……咀翠含香,冰霜齿颊。发为丹青,蓬莱石气,千龄并秀,虎头之技”。王世贞说:“吴中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寅伯虎,彼自以专技精诣哉,则皆文先生友也。而皆用前死,故不能当文先生。人不可以五年,信夫,文先生盖兼之也”可见他一生的为人处世、诗文书画无不为人所仰慕。正是“书画遍海外,芳名垂千古。”  相似文献   
3.
正自明代中期始,诗坛的主流趋势便是齐气与楚风旗鼓并飙,大江南北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学角逐之中。即使如此,江南一带,仍然有大批文人不受齐气、楚风所拘囿,一直在强势话语之外保持独立的吴歈特色。晚明诗坛实际上是在三种不同地域诗学宗尚的相互抵抗、相互对峙和相互包容中递嬗行进,并一直延续至清初。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廷相,河南人;徐桢卿,苏州人;边贡,山东人;  相似文献   
4.
《秘书工作》2011,(11):F0002-F0002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又号支指生、枝指生、枝山等,苏州人。擅诗文书法,才气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书法造诣尤深,兼擅诸体,融会贯通,蜚声艺土丢一暑“吴门书派”的杰出代表,与文徵明、王宠、陈道复合称“吴中四家”。  相似文献   
5.
《秘书工作》2013,(6):F0002-F0002
文徵明(公元1470-1559),原名壁,字徽明,长洲人(今江苏苏州)人。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曾拜吴门诸多名家为师,如文学师吴宽,书法师李应祯,绘画师沈周,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游,有“吴中四才子”之称,文才画名均称誉当地。文徵明的绘画,兼长山水、人物、花卉,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烦、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6.
张国宏 《秘书》2012,(2):13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生而枝指,又号枝指生。长洲人(今江苏苏州)。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仕途较简单,以举人出身,任广东兴宁知县,后迁应天府通判,不久辞官回家,人称"祝京兆"。与徐祯卿、唐寅、文征明号称吴中四才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