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30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19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8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周恩来让座     
梁衡 《英才》2007,(2):108-109
去年9月因事过广东新会。新会是梁启超的家乡,又是元灭宋时,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的地方,过去为县,现在是江门市的一个区。我万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竞有一个资料丰富的周恩来纪念馆。当地人也很是自豪,他们说,周恩来任总理时,政务缠身,能下到一个县连住七天,一生仅此一例。我心里明白,哪里是周恩来有闲,是政局错位,一个历史的小误会。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巨擘,他的言论与实践,无疑在近代中国具有导向性的影响,这一点在外债思想上也不例外,他对外债问题的观点和主张,曾影响了二十世纪初人们对外债的看法和实践活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梁启超外债思想在民国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此,本文尝试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建红  杨玉彬 《活力》2005,(6):162-162
文学革命是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起点,进而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学,提倡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史学界往往把“文学革命”作为陈独秀、胡适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思想运动的专用名词,此说应有商榷之处。戊戌变法时期,在梁启超的领导下也曾经发生过一次这样的运动。正如郭沫若所说:“文学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种表征,所以这个革命的滥觞应该要追溯到满清末年资产阶级意识觉醒的时候。这个滥觞时期的代表,我们当推数梁任公。”  相似文献   
5.
代表封建地主利益的保守派的小农生产力思想,与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改良派的大机器生产力思想,构成了近代中国两大生产力思想冲突的基本格局。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的生产力思想,虽然不免夹杂着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腐朽性,但基本上还是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庸俗的生产三要素论。由于这种理论并不符合中国社会变革的理论需要,从而最终难免被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入所淘汰。  相似文献   
6.
何谓个性?对于人而言,即是说某个人的思想言行不落于俗流,是有异于大众的。他们往往有大胆、独特的看法,有一种勇于出格、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这种个性的存在,我们才能独立地思考、开创与超越。普遍地说来,我们的民族就是由于个性的衰落而导致长期的文化的保守。科技的落后。关于个性作用重要性的问题,梁启超先生是有很好见解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媒业面临着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重考验.本文就梁启超“八德”思想,结合目前传播活动中的不规范现象,对如何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30)
关于梁启超是否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界观点各异。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首先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者,其次他传播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再次他的目的应该是为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服务,基于这三点理由,对梁启超的思想和言论进行分析,得出他并没有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余世存 《英才》2014,(8):112-113
梁氏是“中国现代财政金融改革的首席设计师”。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作为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奠基人,梁启超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就必须改革教育制度、培养人才,为此他提出了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倡导创办女子学堂以及"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等教育思想,是近代教育思想史的创举。尽管在某些方面受历史的局限存在瑕疵,但其教育思想作为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仍为我们当前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