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法治应不应该被信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对头,制度就建不好,就是建好了,也执行不好。人们常说,心不正,好经也能念歪了。因此,制度建设和执行中,比体制机制问题更最深层次的问题,实际上是思想问题。一是法治信仰问题的产生。法治信仰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当代中国关注,现实原因是国家迫切需要法治,但法治还不够给力,需要从思想方面分析其根源;理论争鸣则始自一本书的一句话,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名著《法律与宗教》中写道"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梁治平译,原文是"Law must be believed,or it will not work.")。  相似文献   
2.
热爱书籍     
梁治平 《秘书工作》2011,(12):50-51
30年前,我不曾想到,有一天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的书,买不尽、读不完,更不用说在自己家中就可以坐拥书城。同样,现在30岁以下的人也绝难想象,就在并非很久以前的那个年代,书是何等珍贵之物。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来直到今天的中国知识界,西方知识的全面渗透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知识结构.本文以瞿同祖-梁治平理论为例,对晚清以来中国知识界的知识引进运动在中国法制史研究领域的表现进行了一个初步反思,本文认为,西方理论可以作为我们的参照,但是不能作为我们的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